###
县委大院,书记办公室。
罗正信的秘书小陈放下电话,表情有些古怪,他快步走到正在批阅文件的县委书记罗正信身边,低声汇报道:“书记,县审计局的王平科长刚刚来电,语气很急,说有关于青阳镇红旗村项目的紧急情况,要当面向您汇报。”
罗正信的笔尖在文件上顿了顿,抬起头,目光平静无波:“审计局的,直接找我?”
按规矩,审计报告应先逐级上报,或提交给纪委。王平这个举动,越级了。
“是的,他强调,情况非常重要。”
罗正信沉吟片刻:“让他过来。”
半小时后,风尘仆仆的王平被带进了办公室。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寒暄客套,而是将两样东西,小心翼翼地放在了罗正信宽大的办公桌上。
一本是装订整齐的审计报告初稿,另一本,是一个半旧的、封面都有些磨损的笔记本。
“罗书记,这是我们对红旗村项目的初步审计结果。”王平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激动和疲惫,“账,我们查了,每一分钱,都干干净净。”
罗正信没有立刻去看那份报告,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个不起眼的笔记本上。
王平似乎看出了他的疑问,主动将笔记本翻开,推了过去:“书记,您看看这个。这是我们在核对账目时,从一堆废票据底下发现的。举报信里说项目账目不清,可我们查到最后,项目资金不仅没少,反而多出了三千七百六十五块四毛。这本笔记本,解释了这笔钱的来历。”
罗正信拿起笔记本,翻开了第一页。
【红旗村项目个人垫付备忘录】
清秀而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
【3月5日,垫付打印费15元。】
【3月12日,刘大爷心脏不适,垫付药费120元。】
……
【总计垫付:叁仟柒佰陆拾伍元肆角。】
【备注:项目资金是百姓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要用在刀刃上。这些杂支,本就是份外事,自己能承担的,就不要给项目添麻烦了。——记于水渠通水日】
办公室里静得可怕。
罗正信一页一页地翻看着,他的手指很稳,但熟悉他的秘书小陈却发现,书记的呼吸,似乎比平时重了一些。
他看得很慢,很仔细,仿佛不是在看一本账,而是在读一个人的内心。从打印图纸的十五块钱,到给施工队买包子的一百块,再到给村民买药的费用……琐碎,细微,却真实得像刀子一样,能刻进人的骨头里。
看完最后一页,罗正信合上了笔记本,没有说话。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手指无意识地在笔记本粗糙的封面上摩挲着。
他从政数十年,见过太多为了功名利禄而伪装的“圣人”,也见过太多因为一念之差而堕落的“能人”。他早已习惯用最审慎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可今天,这本小小的笔记本,像一柄重锤,狠狠砸在了他那颗久经风浪、早已坚硬如铁的心上。
他终于拿起了那份审计报告初稿,快速翻阅着。报告写得专业而详尽,结论部分更是用了“账目清晰,堪为表率”、“财务公开,前所未有”这样极高的评价。
两份文件放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荒诞又震撼的对比。
一封是处心积虑、字字诛心的匿名举报信。
一份是清清白白、堪称教科书的审计报告。
外加一本,记录着“规定”之外良心的私人账本。
“我知道了。”罗正信缓缓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王科长,辛苦你们了。这份报告,还有这个本子,先留在我这里。今天的事,到此为止,不要外传。”
“明白。”王平立正站好,敬了个礼,转身离去。
办公室的门关上后,罗正信拿起桌上的那封装在牛皮纸袋里的匿名信,又看了看那个笔记本,嘴角忽然勾起一抹意味难明的弧度。
他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内线号码。
“让刘振华同志来我办公室一趟。”
……
县委副书记办公室。
刘振华正烦躁地来回踱步。从上午开始,他的心就一直悬着。派去纪委打探消息的人回报说,纪委和审计局联合成立了最高规格的审计组,阵仗搞得很大。
这本是好事,阵仗越大,说明问题越被重视,陆远就越难脱身。
可到了下午,风声却有些不对了。他听说,审计组在青阳镇政府的小会议室里待了一整天,除了几个财务人员,谁也没惊动。没有预想中的搜查,也没有扩大范围的谈话。
这太反常了。就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不仅没听到惨叫,连个回音都没有。
他给纪委的张主任打了个电话,想旁敲侧击地问问情况。张主任的口气却变得异常官方,除了“一切正在按程序调查,请领导放心”之外,一个字的有效信息都不肯透露。
刘振华预感到,事情可能脱离了他的掌控。
就在这时,桌上的红色电话机响了。他一把抓起电话,里面传来县委书记秘书小陈的声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