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市委书记的托付:星海市的未来,交给你了!
林清玄的办公室里,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正从巨大的落地窗斜射进来,在地板上拉出一道长长的、金红色的光带。空气中,茶香与一种若有若无的檀香混合,沉静而安宁。
那一声来自省委总机转接进来的电话,像一颗投入静湖的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
“让他接进来。”
林清玄的声音没有丝毫波澜,他只是看了一眼陆远,然后对着话筒沉稳地吩咐。
电话很快被转接到办公桌上的红色座机,林清玄按下了免提键。整个房间里,瞬间只剩下电流的微弱嘶声,以及一个苍老而焦虑的呼吸声。
“林书记,是我,何建功。”
是即将退休的星海市市委书记,何建功的声音。他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疲惫和沙哑,仿佛在短短一天之内,就耗尽了所有的精力。
“建功同志,不要急,慢慢说。出什么事了?”林清玄的语气依旧温和,像一个耐心的长者。
“书记,市里……市里快要瘫痪了。”何建功长叹一口气,声音里满是无力感,“常鸿被带走之后,整个市政府系统,人心惶惶。现在的问题不是有人闹事,而是……没人敢做事了。”
陆远静静地坐着,眼观鼻,鼻观心。他能想象得到何建功口中的画面。常鸿在星海经营多年,他的倒台,就像拔起一棵根系发达的大树,带出了一大片泥土。无数的审批文件、项目合同、人事任命,都或多或少与他有关。
“今天下午,国家级新区的那个芯片项目,投资方派人来对接土地平整的细节。可国土局、规划局、建设局,几个部门的章,没人敢盖。我亲自打电话过去问,他们就一句话:‘等市里有了明确指示再说’。”
“我明白他们的顾虑,谁都怕在这个时候沾上常鸿的边,被当成余党给清算了。可项目等不起啊!外商那边已经有了怨言,说我们星海市的营商环境,一夜之间倒退了十年。”
何建功的声音越说越激动,甚至带上了一丝恳求的意味:“书记,现在市里需要一个能拍板、能担责的主心骨。我这个马上要退的老头子,说话已经没人听了。大家都伸着脖子,等着省里的态度,等着看谁来接这个摊子。再这么悬下去,星海市的经济,真的要出大问题了!”
电话那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只剩下何建功粗重的喘息声。
林清玄没有立刻回答。他端起自己的茶杯,轻轻吹了吹漂浮的茶叶,目光却落在了陆远身上。那目光平静,却仿佛在说:你听到了。
“建功同志,你的心情我理解。”林清玄缓缓开口,“稳住局面,是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你放心,省委会尽快拿出方案,给星海市的干部群众一个明确的交代。你先组织好市委班子,做好思想安抚工作,不要让恐慌情绪蔓延。”
“是,书记,我明白了。”得到省委书记的承诺,何建功的语气总算平复了一些。
挂断电话,办公室里重又恢复了寂静。
夕阳已经完全沉入地平线,窗外的天空,由金红转为深邃的藏蓝。华灯初上,城市的轮廓被无数闪烁的灯火勾勒出来,像一片广阔无垠的星河。
“都听见了?”林清玄没有回头,只是看着窗外的夜景。
“听见了。”陆远回答。
“有什么想法?”
“何书记说的是实情。”陆远的声音很平静,“官场生态,牵一发而动全身。常鸿案的影响,远比想象的要深远。现在星海市最缺的,不是政策,不是资金,而是信心。”
“说得好。是信心。”林清玄转过身,缓步走到陆远面前,亲自为他续上已经微凉的茶水,“那么,你觉得,谁能给星海市这份信心?”
陆远没有回答。
他知道,这个问题,不需要他来回答。
林清玄将茶杯推到他面前,自己也在沙发上坐了下来,与陆远隔着一张茶几,相对而坐。
“我到这个省,时间不算长。”林清玄的语气变得像是在闲聊家常,“来之前,我把省里所有厅级以上干部的履历,都看了一遍。大部分人,履历很漂亮,四平八稳,一步一个脚印。但看来看去,总觉得少了一点东西。”
他端起茶杯,却没有喝,只是用手指摩挲着温热的杯壁。
“少了点什么呢?少了点‘气’。”
“一股子敢为天下先的锐气,一股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傻气,还有一股子‘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英雄气。”
林清玄抬起眼,目光温和地看着陆远:“这些东西,我在你的履历里,都看到了。”
“从青阳镇那篇关于农村电商的内参,到东林区那个石破天惊的‘城市织补’方案;从为了保住百工坊,敢于顶撞常务副市长,到为了星江的绿水青山,不惜在全国两会上‘开炮’,得罪一省领导。”
“再到这一次,面对常鸿的诬告,你没有选择以牙还牙,而是选择相信组织,把自己的清白,交给纪律去裁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