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因祸得福,陆远的声望达到顶峰!

第245章:因祸得福,陆远的声望达到顶峰!

省长办公室里,雪茄的余味与书卷的墨香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属于权力中枢的厚重气息。

两份文件,静静地躺在陆远面前的茶几上,一份是宣判常鸿政治死刑的通报,另一份,则可能通往更高阶梯的门票。

赵立春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落在陆远脸上,观察着他每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这是一个他精心设计的局面,一份敲打,一份奖赏。他想看看,眼前这个年轻人,在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风暴后,面对这根足以让任何官员欣喜若狂的胡萝卜,会是怎样的反应。

是会流露出压抑不住的野心,还是会故作姿态地推辞?

然而,陆远只是平静地看了一眼那份关于中央党校的推荐名单,甚至没有伸手去触碰。他的目光清澈,没有波澜,仿佛那不是一份能决定仕途走向的关键文件,而是一张普通的会议通知。

他端起赵立春亲自为他倒的茶,茶水尚温。

“感谢省长和组织的信任。”陆远开口,声音温和而诚恳,“能有去中央党校学习的机会,是每一个干部的荣幸。”

赵立春的眼角不易察觉地挑了一下。来了,客套话。他等着陆远的下一句。

“但是,”陆远话锋一转,放下了茶杯,动作不疾不徐,“星海市刚刚经历了这么大的风波,常鸿同志的问题,牵连甚广,人心浮动。这个时候,我这个市委书记如果离开岗位去学习,恐怕不合适。”

他抬起头,迎向赵立春深邃的目光,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歉意与担当。

“现在是星海市最需要稳定的时候。干部队伍需要整顿,被常鸿耽搁的项目需要重启,市民们的疑虑需要解答。桩桩件件,都离不开人。我走了,是对星海市近千万人民的不负责任。”

赵立春沉默了。

他设想过陆远的无数种回答,唯独没有想到这一种。

陆远没有谈自己的前途,没有谈个人的得失,他说的,是“责任”,是“大局”。

这种回答,无懈可击。

它不仅完美地回应了省长的“示好”,更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形象,再次拔高了一个层次——一个将地方发展和人民利益置于个人前途之上的、纯粹的实干家。

赵立春看着陆远,心中那口深不见底的古井,第一次泛起了真正的波澜。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之前对陆远的种种试探和打压,可能从一开始就用错了方法。

你不能用世俗的**去衡量一个没有**的人。

或者说,他的**,不在于一官半职的升迁,而在于更大的、自己暂时还无法看透的棋局。

“好,很好。”赵立春缓缓点了点头,收起了那两份文件。他脸上的表情恢复了平静,但眼神深处,那份忌惮却又加深了几分,“你的想法,我会向省委汇报。星海市的工作,确实需要你坐镇。这个名额,就先为你保留。”

“保留”二字,意味深长。这代表着,赵立春彻底放弃了将陆远视为可以随意拿捏的下属的想法,而是将他放在了一个需要平等对话,甚至需要拉拢的位置上。

“谢谢省长理解。”陆远站起身,微微欠身,“如果省长没有别的指示,我就先回星海了。市里还有一堆事等着处理。”

“去吧。”赵立春挥了挥手,重新转过身,背对陆远,望向窗外。

陆远安静地退出了办公室。

直到关门声轻轻响起,赵立春才长长地吐出一口气。他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那份关于常鸿案的内部通报,上面附着一张调查组整理的、关于陆远个人情况的简报。

他的目光,落在了那一行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文字上:

“……据调查,陆远同志在过去一年内,外卖点餐共计三百二十一次,其中二百九十次,为‘沙县小吃’的鸭腿饭套餐,单价十五元……”

赵立春摩挲着那行字,久久不语。

他忽然觉得,自己可能真的老了。他已经无法理解,这个时代,怎么会冒出陆远这样一个“怪物”。

……

关于陆远的故事,正在以一种非官方的、却传播得更快的速度,在省城的各个机关大院里流传。

省纪委的茶水间里,几个年轻的纪检干部正在压低声音交谈。

“听说了吗?星海那个陆书记,这次被常鸿告黑状,省纪委查了他个底朝天。”

“结果呢?怎么样?”

“结果?”一个参与了外围调查的年轻人,脸上带着一种梦幻般的表情,“查出他名下唯一的房产,是刚工作时买的一套六十平米的两居室,现在还在还贷款。唯一的车,是市委配的。银行卡流水,除了工资和正常的家庭开销,最大的一笔支出,是给他爸买了个按摩椅。”

“这……这不可能吧?他可是市委书记,管着几百亿的国家级新区项目啊!”

“最神的还不是这个。”那个年轻人压低了声音,神神秘秘地说,“我听办案的老师说,他们查了陆书记的外卖记录,发现他几乎天天吃楼下十五块钱的鸭腿饭。李主任当时看到报告,人都傻了,在办公室里抽了半包烟,反复问我们是不是数据搞错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