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首次试机

天还没亮,作坊里的煤油灯就已经亮了起来。窗玻璃上结着一层薄霜,寒气透过门缝钻进来,却挡不住屋里涌动的热乎气——几乎所有工人都提前到了,围在刚组装好的机床旁,眼神里满是期待和紧张。

孙小虎攥着昨晚熬夜画的机床操作草图,手指在纸上反复摩挲着“电机”“主轴”“刀架”的标注,嘴里还小声念叨着:“先检查线路,再固定坯料,启动时要慢……”他昨天跟着李铮和王铁锤熬到后半夜,脑子里全是机床的细节,今早天不亮就爬起来,生怕错过试机的每一个环节。

王铁锤背着工具箱走过来,拍了拍孙小虎的肩膀:“别紧张,有李师傅在,错不了。不过你也得盯紧点,以后这机床说不定还要靠你多操作。”他说着打开工具箱,拿出扳手和螺丝刀,开始最后一次检查机床的零件连接——齿轮的固定螺栓、刀架的滑轨、主轴的轴承,每一处都拧了又拧,摸了又摸,生怕有松动。

李铮从外面走进来,手里拿着一块打磨平整的钢材坯料——这是昨天特意从冶炼出的粗钢里挑选的,质地相对均匀,适合用来试切。他把坯料放在工作台上,对众人说:“试机前先跟大家说清楚,咱们这是第一次用土造机床,没经验,万一出问题,大家别慌,先断电,再排查。安全第一,生产第二。”

“李师傅放心!我们都听您的!”工人们齐声回应,老周还特意搬了个木凳放在电源开关旁,自己站在后面,随时准备断电。

一切准备就绪,李铮深吸一口气,走到机床前。他先弯腰检查了线路接口,确认所有电线都连接牢固,没有松动;又转动了一下主轴,感受着轴承的顺滑度;最后调整了刀架的位置,让铣刀对准坯料的边缘,距离控制在两毫米左右——这个距离既能保证切削效果,又能避免刀具因受力过大而损坏。

“小虎,过来帮我固定坯料。”李铮喊道。

孙小虎立刻跑过去,双手按住坯料,李铮则用四个金属卡钳将坯料牢牢固定在工作台上,每个卡钳都拧到最紧,还用扳手再加固了一遍:“坯料必须固定死,不然切削时会晃动,不仅零件精度不够,还可能让刀具崩裂。”

孙小虎点点头,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手里的草图上又多了一笔“坯料固定:卡钳拧至无松动”。

王铁锤站在电机旁,眼神紧紧盯着电源开关,声音有些发紧:“李师傅,都准备好了,能通电了吗?”

“再等三十秒,我再看看刀具。”李铮蹲下身,用放大镜观察铣刀的刀刃——这是一把从敌占区缴获的旧铣刀,刀刃有些磨损,他昨天特意用砂轮打磨过,现在刃口锋利,能看到淡淡的金属光泽。确认没问题后,他站起身,对王铁锤点了点头:“通电吧,先开慢档。”

王铁锤深吸一口气,手指按下电源开关。

“嗡——”

电机先是发出一声轻微的启动声,随后转速逐渐稳定,发出均匀的低鸣。主轴带着坯料慢慢转动起来,转速不快,每分钟大约三十转,这样方便观察切削过程。齿轮咬合的“咔嗒”声清脆有力,没有丝毫卡顿,说明之前的调试很成功。

“刀架进给!”李铮喊道。

孙小虎立刻转动刀架的手摇轮——这是他之前参与改进的省力杠杆,现在摇起来格外顺手。随着摇轮转动,铣刀缓缓靠近坯料,当刀刃接触到钢材的瞬间,发出“沙沙”的切削声,细小的金属碎屑顺着刀刃滑落,落在工作台上,闪着银白色的光。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眼睛紧紧盯着切削处。老周忘了坐下,身体前倾,双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王铁锤走到李铮身边,目光在刀具和坯料之间来回移动,生怕出现意外;几个年轻工人踮着脚,连大气都不敢喘。

李铮的眼神格外专注,左手扶着刀架,右手轻轻调整摇轮的速度,控制着进给量:“切削速度不能太快,每分钟进给五毫米最合适,太快了刀具会发热,太慢了效率低。”他一边操作,一边给周围的人讲解,“大家看,金属碎屑是卷曲的,说明切削角度没问题;要是碎屑是碎渣,就说明刀具角度偏了,得调整。”

孙小虎凑得最近,看得最清楚——卷曲的碎屑像小弹簧一样,落在手里还有点发烫,他小心地捏起一块,放在眼前看了看,又赶紧放回工作台,生怕影响李铮操作。

十分钟后,第一遍切削完成。李铮关掉电机,主轴慢慢停下,作坊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大家的呼吸声。他拿起卡尺,先测量了坯料的厚度——原本十毫米厚的坯料,现在变成了八毫米,误差只有零点一毫米,完全在合格范围内。

“厚度没问题!”李铮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兴奋,又测量了零件的长度和宽度,“长度十五毫米,误差零点零五毫米;宽度八毫米,误差零点零三毫米!都合格!”

“太好了!”王铁锤第一个欢呼起来,一把拍在李铮的肩膀上,力气大得让李铮踉跄了一下,“我说啥来着,咱们肯定能成!”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