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师傅,不好了!前线送过来一批损坏的武器,好多都是急需用的,可咱们现在维修不过来啊!”一大早,负责接收武器的战士就气喘吁吁地跑进作坊,脸上满是焦急。
李铮心里一紧,立刻跟着战士来到作坊外的空地上。只见十几支步枪、两挺轻机枪和三挺重机枪横七竖八地放在地上,有的枪管变形,有的枪机损坏,还有的机枪零件散落一地,看起来损坏得都很严重。
“这些武器都是昨天小规模战斗中损坏的,前线部队急着用,让咱们尽快修好送回去。”战士蹲下身,拿起一支枪管弯曲的步枪,心疼地说,“这枪本来是王班长的,昨天他用这枪打死了三个鬼子,后来被鬼子的迫击炮炸坏了,他还特意嘱咐我,一定要让咱们修好它,他还想用它打更多的鬼子。”
李铮接过步枪,仔细检查了一下,眉头皱了起来。这支枪的枪管不仅弯曲,枪托也断了,枪机里的零件也有损坏,按照以前的维修速度,至少需要两天才能修好。而现在有这么多损坏的武器,要是还按照以前“所有武器都送回作坊维修”的模式,至少需要半个月才能全部修完,根本满足不了前线的急需。
“不行,这样太慢了,必须想个办法提高维修效率。”李铮心里暗下决心。他立刻召集了王铁锤、老周和孙小虎,把情况跟他们说了一遍。
“以前咱们都是把损坏的武器全部拉回作坊修,不管是小毛病还是大毛病,都得排队等,效率确实低。”王铁锤皱着眉头说,“可前线那边没有维修工具,也没有懂维修的人,小毛病也只能拉回来修,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孙小虎突然开口:“李师傅,我记得您之前教过我怎么拆枪和装枪,还教过我怎么处理简单的卡壳问题。要是前线的战士也学会这些简单的维修技巧,是不是就能在战场上处理小毛病,不用把武器都拉回来了?”
孙小虎的话一下子点醒了李铮。他眼睛一亮:“对!咱们可以搞‘前线简易维修 后方深度修复’的模式!简单的小毛病,让前线战士自己处理;复杂的大毛病,再拉回作坊,由咱们专业维修。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效率!”
他立刻拿出纸笔,开始制定具体的方案:“第一步,咱们先挑选一批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前线战士,集中培训他们简单的维修技巧,比如拆枪、装枪、清理枪管、处理卡壳、更换简单零件等。第二步,咱们制作一批简易维修工具包,里面放上常用的螺丝刀、扳手、通条、备用零件,送到前线,让战士们有工具可用。第三步,咱们在作坊里成立专门的深度维修小组,负责处理复杂的损坏,比如枪管变形、枪机损坏、机枪零件更换等,争取做到‘随到随修’,不积压。”
方案制定好后,李铮立刻去找张大山汇报。张大山听了,非常支持:“这个主意好!前线的战士要是能自己修小毛病,就能减少武器的损耗,还能节省来回运输的时间。我马上从各连队挑选战士,送到你这里来培训。”
第二天,二十名前线战士就来到了作坊。他们都是各连队的骨干,眼神里充满了期待。李铮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跟着老周学习枪械的拆解和组装,一组跟着王铁锤学习简单的故障处理。
“大家看好了,拆枪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序来,先拆弹匣,再拆枪机,最后拆枪管,不能乱拆,不然很容易损坏零件。”老周拿着一支步枪,一边演示一边讲解,“装枪的时候也要注意,零件要对准位置,不能硬塞,不然会影响枪械的性能。”
战士们看得非常认真,一边看一边记笔记,遇到不懂的地方就立刻提问。有个叫赵刚的战士,以前在村里当过铁匠,对机械很感兴趣,学得格外快。“周师傅,要是拆枪的时候不小心把弹簧弄丢了,怎么办?”他问道。
老周笑了笑:“这个问题问得好。所以我一直强调,拆枪的时候要在桌子上铺一块布,把零件按顺序摆好,这样就不容易弄丢了。要是真的弄丢了,也别慌,咱们的维修工具包里有备用弹簧,直接换上就行。”
另一边,王铁锤正在教战士们处理卡壳问题。他故意把一发子弹卡在枪膛里,然后拿着通条演示:“卡壳的时候,先把枪机拉开,然后用通条从枪管后面往前推,把卡住的子弹推出去,再清理一下枪管里的残渣,就能继续使用了。大家一定要记住,不能用蛮力拉枪机,不然会损坏枪机。”
战士们轮流上前操作,刚开始的时候,有的人还会紧张得手忙脚乱,但练了几次后,就越来越熟练了。赵刚只用了一个小时,就掌握了拆枪、装枪和处理卡壳的技巧,还能帮助其他战士学习。
孙小虎也主动过来帮忙,他把自己平时维修时总结的小技巧分享给战士们:“清理枪管的时候,用通条裹上布条,蘸点煤油,来回拉几次,就能把残渣清理干净;更换弹匣卡笋的时候,要注意对准卡槽,轻轻一按就能装上,不用使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