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复装子弹产量提升

清晨的薄雾还没散尽,兵工厂作坊的空地上就已经响起了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一堆堆回收的弹壳整齐地码在墙角,孙小虎正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把小刷子,仔细清理着弹壳内壁的火药残渣。他的袖子挽到肘部,露出小臂上淡淡的疤痕——那是上次改进机床时不小心被铁片划伤的,如今已经结了痂,成了他“技术成长”的印记。

“小虎,把清理好的弹壳分分类,口径不一样的别混在一起!”负责弹壳检验的老周喊道。老周是部队退下来的老兵,打了十几年仗,对枪械和子弹的熟悉程度不亚于任何人,李铮特意请他来负责复装子弹的质量把关。

孙小虎应了一声,立刻把清理好的弹壳按口径分开,放进不同的木盒里。“周叔,您看这个弹壳,底部有点变形,还能用吗?”他拿起一个边缘微微凹陷的弹壳,递到老周面前。

老周接过弹壳,对着晨光看了看,又用卡尺量了量尺寸,摇了摇头:“这个不行,底火槽变形了,装底火的时候容易漏火,打出去还可能炸膛,得挑出来当废品处理。”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你记着,复装子弹看着简单,可每一步都不能马虎,咱们造的子弹是要送到前线救人性命的,绝不能出半点差错。”

孙小虎重重地点了点头,把报废的弹壳放进旁边的竹筐里。他还记得第一次参与复装子弹时,因为没注意清理弹壳里的残渣,导致装火药时卡了壳,李铮没有骂他,只是拿着那个弹壳对他说:“小虎,你想想,要是战士拿着这发子弹上战场,关键时刻卡壳了,后果会怎么样?咱们在作坊里多细心一分,前线的战友就多一分安全。”从那以后,孙小虎做任何事都格外认真,再也没出过类似的错。

这时,李铮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张新画的生产流程表,身后还跟着五个年轻的小伙子。“大家先停一下,我跟大家说个事。”他拍了拍手,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这几位是从根据地青年里挑选出来的,以后就加入咱们的复装子弹小组,跟着老周和小虎学习,尽快上手。”

五个小伙子都有些紧张,其中一个个子高高的年轻人涨红了脸,大声说:“李师傅,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学,保证造出合格的子弹,不让前线的战友失望!”

李铮笑了笑,指着流程表对众人说:“之前咱们复装子弹都是混在一起干,效率太低,现在我把流程分成了四个环节:弹壳回收清理、火药称量装填、底火安装、成品检验。每个环节专门安排人负责,大家各司其职,既能提高效率,也能减少差错。”

他指着老周:“老周,你经验丰富,负责成品检验,同时监督各个环节的质量,不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要及时指出来。”又看向孙小虎:“小虎,你负责弹壳回收清理和新工人的培训,把你清理弹壳的技巧教给他们,争取三天内让他们能独立操作。”

孙小虎听到自己要负责培训新工人,既兴奋又有点紧张,他用力点头:“李师傅,我一定好好教,不让您失望!”

接下来的几天,作坊里的复装子弹生产彻底变了样。以前杂乱的场面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井然有序的分工:清理区,孙小虎带着新工人用碱水浸泡弹壳,再用刷子仔细清理,遇到顽固的残渣,就用细铁丝慢慢抠;装填区,两个工人坐在桌子前,面前放着精确的小秤,按照规定的克数称量火药,每称一次都要核对一遍,确保不多不少;底火安装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工人用特制的工具,将底火稳稳地压进弹壳底部,动作娴熟,一秒钟就能完成一个;检验区,老周拿着放大镜,逐个检查子弹的外观、尺寸,还会随机抽取几发进行试射,确保射程和精度符合要求。

但问题很快就出现了。负责火药称量的工人小张,因为第一次接触这么精细的活,总是把握不好分量,有时候多一点,有时候少一点。老周在检验时发现了这个问题,立刻把小张叫到身边:“小张,你过来看看,这发子弹的火药装多了,打出去枪口火焰会很大,还可能损坏枪管;这发又装少了,射程不够,根本打不到鬼子。”他拿起小秤,手把手地教小张:“你看,秤杆要平,砝码要放准,火药倒进去的时候要慢,多了就用小勺舀出来一点,少了就再加一点,一定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小张脸涨得通红,按照老周的方法反复练习,手指因为长时间捏着小勺而变得僵硬,但他没有丝毫抱怨,只是默默地练习着。孙小虎看他练得辛苦,递过去一杯热水:“别急,我刚开始学的时候,练了整整一天才掌握好,你多练几次,肯定能行。”

除了火药称量,弹壳清理也遇到了麻烦。有几个新工人清理弹壳时不够仔细,导致弹壳内壁还残留着少量残渣,装填火药时容易粘在上面,影响火药的燃烧效率。孙小虎发现后,没有批评他们,而是拿着一个清理干净的弹壳和一个有残渣的弹壳,放在一起对比:“你们看,这个清理干净的弹壳,内壁光滑,火药装进去能均匀燃烧;这个有残渣的,火药粘在上面,燃烧不均匀,子弹的初速度就会不稳定。咱们再细心一点,多刷几遍,就能把残渣清理干净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