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温柔地洒在靶场上,为这片寂静的场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四周静谧无声,唯有微风轻轻拂过,使得树叶沙沙作响,宛如在低声诉说着对新一天测试的期待。在靶场中央,一门精心组装的60毫米迫击炮宛如一位威严的战士,稳稳地矗立在空地上,它那黝黑的炮管犹如犀利的目光,坚定地指向远处的土坡。土坡之上,五个稻草人靶子依次排列,它们分别位于距离炮位100米、200米、300米、400米、500米之处,恰似等待检阅的士兵,静静伫立,将成为这次至关重要的测试目标。
李铮身姿挺拔地站在迫击炮旁,手中紧紧握着测试记录表,那记录表仿佛承载着众人的希望与期待。他的身旁,围聚着一群神情专注的工人们和几名英姿飒爽的战士,他们的目光中交织着紧张与渴望。老周那粗糙的双手紧紧攥着拳头,手背上青筋暴起,他紧张地盯着炮管,声音中带着一丝忐忑与自豪:“铮哥,这炮管的热处理应该没问题吧?昨天我那可是格外小心,特意多烤了半小时呢,这硬度啊,比日军的原炮管还高一点,咱这炮管肯定能行。”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他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对成功的热切期盼。
“得试了才知道。”李铮微微皱起眉头,目光沉稳而冷静。他深知,虽然每一个零件都经过精心测量,尺寸都精准地符合要求,但在迫击炮发射那惊心动魄的瞬间,炮管要承受犹如泰山压顶般的巨大膛压,哪怕是最细微如发丝的强度不足,都可能引发炸膛这一灾难性的后果。这迫击炮的性能究竟如何,必须通过实弹测试这一残酷而公正的考验才能盖棺定论。
负责操作迫击炮的是部队中经验丰富的炮兵班长赵强。他身经百战,对日军迫击炮的操作了如指掌,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赵强迈着沉稳的步伐,围着炮身仔细检查,每一个螺丝、每一个接口都不放过,他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对待一位亲密无间的战友。随后,他小心翼翼地将一发教练弹(没有弹头,只有药包)装进炮口,动作熟练而谨慎。接着,他开始调整瞄准装置,眼神中透着专业与专注,精准地对准200米处的稻草人靶子。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大声提醒道:“大家往后退一点,注意安全!”他的声音在靶场上空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所有人都迅速而有序地退到10米外的掩体后,大家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空气仿佛在这一刻凝固。赵强深吸一口气,猛地拉动炮尾的击发绳——“砰!”一声震耳欲聋的闷响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仿佛战鼓敲响,炮管剧烈后坐,缓冲机被压缩后又缓缓弹回原位,那教练弹如同一颗出膛的子弹,带着呼啸声如离弦之箭般飞向靶子。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炮弹并没有如预期般落在200米处的靶子旁,而是像脱缰的野马般偏了足足50米,落在了旁边的空地上,扬起一片尘土。
“怎么偏这么多?”小王瞪大了眼睛,忍不住喊了出来,声音中充满了惊讶与疑惑。李铮眉头紧锁,如猎豹般快步走到瞄准装置旁,拿起游标卡尺,那游标卡尺在他手中仿佛一把精准的钥匙,将揭开问题的谜底。他仔细地检查刻度——刻度线的位置精准无误,可高低机的调节螺杆却有点松动,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转动时会有微小的偏移,这细微的偏差却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是瞄准装置的问题,”李铮沉稳地说道,他的声音如同一盏明灯,在迷茫中为大家指引方向,“调节螺杆的螺纹加工太浅,咬合不紧,调整时会打滑,就像一个齿轮没有紧密咬合,自然会影响精度。”
更让人揪心的是接下来的测试。赵强表情严肃地换了一发实弹,那实弹沉甸甸的,承载着众人的希望与担忧。他再次瞄准100米处的靶子,现场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仿佛一根绷紧的弦。随着“砰!”的一声巨响,炮弹准确命中靶子,尘土飞扬。可就在炮弹飞出炮管的瞬间,所有人都听到了“咔”的一声轻响,那声音虽轻,却如雷鸣般在大家心中炸响。李铮的心猛地一沉,他立刻像一阵风般跑过去检查炮管,发现炮口处有一道细微的变形,虽然不明显,就像一道隐藏在皮肤下的伤痕,但已经严重影响了后续射击的精度,如同一颗瑕疵的种子,可能长成参天大树,阻碍迫击炮的性能发挥。
“炮管强度还是不够。”老周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仿佛乌云密布的天空。昨天他们可是费尽心机,特意加强了热处理,如同精心呵护的幼苗,却没想到还是出现了问题,这打击让他心情沉重。李铮抚摸着变形的炮管,他的手指轻轻滑过炮管,仿佛在触摸一位受伤的战士,心里很快有了判断:“不是热处理的问题,是钢材的杂质太多。咱们用的中碳钢里,硫含量超标了,这就像一个健康的体魄被注入了有害物质,导致炮管的韧性不足,发射时承受不了膛压,如同脆弱的桥梁无法承受重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