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书香为盟,金石为证

何静是被床头的银杏叶胸针硌醒的。昨晚睡前她特意把胸针放在枕边,银叶沾着点月光,泛着淡淡的冷光,像刘知非那双温和的眼睛。伸手摸过手机,屏幕上显示上午十点,距离和刘知非约在书店门口见面还有四个小时,可她却再睡不着——心里像揣了团被焊枪加热过的银料,又软又烫,满是说不出的期待。

起身洗漱时,朱雀正站在阳台晾衣服,看见她出来,笑着扬了扬手里的淡蓝色连衣裙:“今天穿这个?我给你熨好了,领口的胸针别歪了,显得精神。”何静愣了一下,才发现母亲早就把她的衣服准备好了,连袜子都摆得整整齐齐。“妈,你怎么……”

“我女儿去见朋友,当然要穿得漂漂亮亮的。”朱雀拍了拍裙子上的褶皱,眼神里藏着笑意,“早饭给你煮了红枣小米粥,补气的,喝完了好好打扮打扮。”何静心里暖暖的,没再说什么,只是低头喝粥时,嘴角忍不住一直扬着。

上午的时间过得飞快,何静给李奶奶的银镯拍了完工照,又回复了几个客户的咨询,转眼就到了中午。她对着镜子换衣服,淡蓝色连衣裙穿在身上,领口的银杏胸针正好落在锁骨处,银叶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她还特意化了点淡妆,涂了支浅粉色的口红,34岁的脸庞虽然有了细纹,却透着股久违的鲜活——那是被期待和欢喜滋养出来的光彩。

下午一点半,何静提前出门了。老弄堂里的梧桐树遮天蔽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有个熟悉的身影——刘知非穿着件浅灰色的衬衫,手里拿着本《金属的记忆》,正站在书店门口等她,手里还拎着杯热咖啡。

“你怎么来了这么早?”何静加快脚步跑过去,心里有点慌,又有点甜。

“怕你等我,提前了半小时。”刘知非笑着把咖啡递给她,“热美式,加了点奶,你上次说喜欢喝不太苦的。”何静接过咖啡,指尖碰到他的手,冰凉凉的,却让她心里一阵发烫——他竟然记得她随口说的话。

两人并肩走进书店,还是熟悉的老木头香气,还是熟悉的雕花木窗。读书会的人已经来了不少,主持人看见他们,笑着招手:“何静,刘老师,你们一起到的呀?快坐,今天的主题正好适合你们俩。”何静脸一热,赶紧拉着刘知非找了个角落的位置坐下。

这次读书会的主题是“科学与人文的相遇”,有人分享了科学史里的温情故事,有人聊了人文作品里的科学思维。轮到何静时,她拿着那本《迷人的材料》,轻声说:“以前我觉得科学是冰冷的公式,人文是温暖的故事,直到认识刘老师,我才发现它们能像金属和焊料一样,熔在一起。我做旧首饰修复,靠的是手艺和经验,是人文;刘老师帮我分析金属的特性,优化焊接工艺,是科学。没有科学,我的手艺走不远;没有人文,我的手艺没有温度。就像一枚好的首饰,既要有精准的工艺,也要有动人的故事。”

她顿了顿,看向身边的刘知非,眼神里满是温柔:“我很庆幸,能遇到一个既能陪我聊金属的‘共晶点’,也能懂我手里旧首饰故事的人。”

台下响起轻轻的掌声,刘知非看着她,眼角的纹路里满是笑意。轮到他分享时,他拿起那本《金属的记忆》,说:“我研究合金相变十几年,总觉得材料的世界里只有数据和规律,直到遇见何静,我才明白,材料也是有生命的。她能从一枚旧戒指的划痕里,读出主人的生活;能从一根银簪的弧度里,摸到岁月的温度。她让我知道,科学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能落地的温暖,能帮人留住记忆,守住心意。”

他看向何静,语气很认真:“何静就像一块独一无二的合金,既有金属的坚韧,又有玉石的温润。遇见她,是我人生最幸运的‘共晶点’——我们来自不同的领域,却在彼此的世界里,找到了最稳定、最美好的状态。”

何静的心像被玛瑙刀轻轻划过,暖得发颤。她看着刘知非,看着他眼里的认真和温柔,忽然觉得,所有的等待都值得——那些考研考公的苦,那些被人称作“大龄剩女”的委屈,那些独自在工作室敲敲打打的夜晚,都在遇见他的这一刻,有了意义。

读书会结束后,刘知非带何静去了那家淮扬菜餐厅。餐厅在一条老街上,木质的门窗,墙上挂着旧照片,很有老上海的味道。两人坐在靠窗的位置,点了清蒸狮子头、松鼠鳜鱼,还有何静爱吃的扬州炒饭。吃饭时,刘知非忽然说:“静静,我有件事想跟你说。”

何静心里一跳,放下筷子,看着他。

“我明年想申请一个传统金属工艺与现代材料结合的课题,想邀请你当技术顾问。”刘知非看着她,眼神很诚恳,“你的手艺,你的经验,对这个课题很重要。而且……我想以后能经常跟你一起,做我们都喜欢的事。”

何静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眼里有点发热:“我愿意。其实我也有个想法,想做一系列‘共晶’主题的首饰,用不同的金属搭配,就像你说的,模拟共晶组织的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