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文化广场 细节落实

广场聚光:把指引种进每一份心意里

韩枚抱着守白寄来的快递,在贵州大学宿舍的书桌前坐了整整一夜。牛皮纸信封里,除了打印得工工整整的《贵州种钻联盟活动指引》,还有一张拍立得照片——四个女生围在咖啡馆桌前,笑得眉眼弯弯,背面“智囊团永远在你身后”的字迹,暖得她指尖发颤。她把指引逐字逐句读了三遍,从“儿童陪伴的沟通话术”到“老人关怀的四步走”,再到“复盘表的填写细节”,每一个加粗的重点、每一条案例参考,都像守白在耳边轻声提醒:“慢慢来,把细节做进心里。”

天刚蒙蒙亮,韩枚就爬起来,在联盟群里发了条消息:“明天上午十点,学校文化广场集合,带好笔记本,咱们把‘种钻’的细节落扎实!”消息刚发出去,群里就弹出一连串“收到!”“终于能好好捋捋流程了!”的回复,她看着那些跳动的头像,想起之前自己慌慌张张赶活动的模样,忽然觉得心里有了底——这次,她们要做的不是“热闹的场面”,是“扎实的温暖”。

一、晨光里的广场:从“凑齐人”到“聚齐心”

第二天上午的阳光格外温柔,把文化广场的红砖墙染成了暖金色。韩枚提前半小时到,抱着一摞打印好的指引和空白需求卡,在广场中央的老银杏树下摆了张长桌。桌布是上次义卖剩下的红布,边角还绣着李奶奶剪的小雏菊,她把守白寄来的拍立得照片摆在桌角,旁边放了罐奶奶送的菊花茶,茶香混着银杏叶的清香,慢慢在风里散开。

“韩枚姐!”最先到的是中文系的学妹林晓,背着个帆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全是笔记本,“我昨晚把指引看了两遍,这‘儿童需求卡’太实用了!上次去清溪村,我都不知道豆豆怕黑,还跟他说‘晚上折钻石更亮’,现在想想,难怪他当时不说话。”

韩枚笑着递给她一杯菊花茶:“我也是,之前总想着‘多做就好’,没考虑到这些细节。守白她们说,‘种钻’不是我们觉得好,是要让孩子、老人觉得舒服。”说话间,志愿者们陆续赶来,二十多个人围在长桌旁,有穿校服的本科生,有戴眼镜的研究生,还有几个社区里一起做过活动的阿姨,手里拎着刚买的橘子,往大家手里塞:“昨晚看群里说今天要商量事,给孩子们带点水果,边吃边聊。”

十点整,韩枚站到长桌前,手里举着《活动指引》,声音比平时沉了些,却格外有力量:“今天叫大家来,不是定新活动,是把之前没做好的细节补上,把以后要走的路踩扎实。守白和她的智囊团帮咱们写了这份指引,从怎么陪孩子说话,到怎么跟老人沟通,再到活动后怎么复盘,都写得清清楚楚——咱们一条一条捋,不懂就问,有想法就说,一定要让每个参与‘种钻’的人,都能感受到用心。”

她话音刚落,历史系的男生陈阳就举了手:“韩枚姐,我上次陪张爷爷下棋,他总说‘老了,下不过年轻人了’,我当时不知道怎么接,就说‘爷爷您厉害’,现在看指引里写‘要挖掘老人的价值’,是不是可以让张爷爷教我们下棋?”

韩枚眼睛一亮,赶紧翻到指引里“老人价值挖掘”那一页:“对!就像指引里写的,不是我们陪老人,是让老人觉得‘我能帮到你们’。下次去看张爷爷,咱们就说‘爷爷,您教我们一招下棋的技巧吧,我们学不会,您得多指点几次’,让他觉得自己有用,比说一百句‘您厉害’都管用。”

广场上的人越聊越热,有人说上次给孩子带的蜡笔颜色太少,下次要按指引里的“个性化物资”准备,给喜欢蓝色的孩子带蓝蜡笔,给喜欢画动物的孩子带动物贴纸;有人说陪老人时总怕没话聊,现在学会了指引里的“回忆小问题”,可以问“奶奶您年轻时最喜欢的衣服是什么颜色”;还有社区阿姨说,以后要帮李奶奶拍剪窗花的视频,按指引里的“传播素材”要求,拍3张细节照,写两句简单的文案,让更多人知道老人的手艺。

韩枚看着大家围着指引讨论的模样,心里暖暖的——之前的联盟像一群往前冲的小老虎,有热情却没方向;现在有了指引,大家像是找到了指南针,知道每一步该往哪走,该怎么做。她拿起桌角的拍立得,对着人群拍了张照,照片里,有人指着指引上的文字争论,有人拿着笔记本飞快记录,有人举着橘子笑得灿烂,阳光透过银杏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像镀了层光。

二、分组落地:把“纸面上的字”变成“手心里的暖”

“咱们分三组,‘儿童陪伴组’‘老人关怀组’‘复盘统筹组’,每组按指引细化任务,下午就能试着用起来!”韩枚把志愿者分成三拨,自己带着“儿童陪伴组”,林晓带着“老人关怀组”,陈阳负责“复盘统筹组”,长桌旁瞬间分成了三个小圈子,讨论声此起彼伏。

(一)儿童陪伴组:从“教折纸”到“懂心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