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智囊团的温暖指引

智囊团的温暖指引:把“种钻”做进细节里

守白挂了和韩枚的电话,转身从书架上抽出个牛皮纸笔记本——上面记满了这半年“种钻计划”的细节:奶奶家小花园改造的材料清单、直播时网友提的建议、韩枚发来的活动反馈,甚至连朵朵喜欢粉色画纸、李奶奶剪窗花爱用细纹宣纸都记得清清楚楚。她指尖划过“韩枚:需细化陪伴流程”的批注,起身走到宿舍楼下的咖啡馆,拨通了三个电话:“惊鸿、青提子、玻璃骨,来咖啡馆帮个忙,给贵州的‘种钻’出份实打实用的指引。”

半小时后,咖啡馆靠窗的位置坐满了人。惊鸿抱着台笔记本电脑,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像在做设计图;青提子手里攥着杯热可可,本子上已经画好了框架;玻璃骨则把随身带的拍立得放在桌上,刚从美院展厅借来的公益案例手册摊开在面前。三个女孩都是守白的研究生同学,也是她最信任的“智囊团”——惊鸿擅长活动策划,青提子主攻社会公益研究,玻璃骨则是新媒体运营的一把好手,之前种钻计划的直播流程、文创设计,都有她们的影子。

“韩枚热情没问题,但缺一套‘落地不慌’的流程。”守白把笔记本推到三人面前,指尖点着“清溪村陪读”“社区老人结对”两个关键词,“咱们要做的不是空泛的方案,是她拿过去就能用的指引,小到怎么跟孩子打招呼,大到活动后怎么复盘,都得写细。”

惊鸿立刻敲下键盘,屏幕上跳出“贵州种钻联盟活动指引(试行版)”的标题:“先分模块,就按‘儿童陪伴’‘老人关怀’‘活动复盘’三大块来写,每块里再拆具体场景——比如陪孩子折纸,不能只说‘教折钻石’,得写清‘提前了解孩子喜好,准备对应颜色材料’‘折纸时多听少说,引导孩子讲自己的故事’。”

青提子咬着笔杆点头,在本子上画了个思维导图:“我补充‘需求调研’!之前韩枚可能没意识到,每个孩子、老人的需求不一样——比如有的留守儿童怕生,不能一上来就抱;有的老人听力不好,说话得慢,还得靠手势辅助。得让她先做‘一对一需求卡’,把每个人的习惯、禁忌、心愿都记下来。”

玻璃骨突然举起拍立得,对着桌上的笔记本拍了张照:“我来做‘可视化模板’!比如需求卡做成表格,贴张孩子的照片,旁边列‘喜欢的颜色’‘害怕的东西’‘近期心愿’;活动复盘表加个‘温暖瞬间’栏,让志愿者记下当天最动人的小事,既能留纪念,也能帮下次活动找方向。”

守白看着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心里瞬间踏实了——这就是她找她们来的原因:惊鸿的细致、青提子的专业、玻璃骨的巧思,刚好能补上韩枚的“急”,把“种钻”的热情,变成一步一步能落地的温暖。

一、儿童陪伴模块:从“热闹互动”到“用心倾听”

“先从清溪村的孩子开始,这是韩枚最先接触的群体,也是最需要细致指引的。”惊鸿把电脑转向大家,屏幕上的文档已经列好了第一部分的标题,“首先是‘前期准备’,得让志愿者提前做三件事:查资料、备物资、定目标。”

她指着屏幕上的文字,逐字逐句解释:“查资料,不是查折纸教程,是查清溪村的基本情况——比如村里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多在广东打工,提到‘爸妈’时要注意语气;备物资,除了彩纸、蜡笔,必须加‘个性化小礼物’,比如给朵朵带粉色画纸,给豆豆带向日葵种子,这些小细节能让孩子觉得‘你记得我’;定目标,每次陪读不要贪多,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让朵朵愿意讲妈妈的故事’‘教会豆豆折简单的向日葵钻石’,完成了就是成功。”

青提子突然插了一句:“得加‘沟通禁忌’!比如不能问孩子‘你爸妈怎么不回来’,不能说‘你真可怜’,换成‘你想爸妈的时候,会折钻石寄给他们吗’‘你折的钻石真好看,爸妈肯定喜欢’——用积极的语言引导,而不是戳孩子的痛处。”

玻璃骨立刻打开设计软件,飞快地画了张“儿童陪伴沟通话术表”:“左边列‘错误说法’,右边列‘推荐说法’,再配个小图标,比如错号画个哭脸,对号画个笑脸,志愿者一看就懂。”她顿了顿,又加了一行,“还要写‘互动节奏’,比如前20分钟折纸,中间10分钟让孩子分享自己的作品,最后20分钟读绘本——不能一直让志愿者说,得留时间给孩子表达,哪怕他只是指着钻石笑,也是在交流。”

守白想起韩枚说豆豆折不好钻石会急得冒汗,在旁边补充:“必须加‘情绪安抚指南’!比如孩子折纸失败哭了,不能说‘别哭了,多大点事’,要蹲下来跟他平视,说‘姐姐小时候也折坏过好多张,我们一起再试一次,慢慢来’——先共情,再解决问题,这才是陪伴的意义。”

惊鸿把这些都记进文档,还特意加了个“案例参考”:“就写上次韩枚陪朵朵折‘思念钻’的事,把‘朵朵想妈妈,韩枚陪她把妈妈的样子画在钻石上’写进去,让志愿者有具体的例子可以学,比空讲理论有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