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我的西瓜会“说话”!给每个西瓜都贴上二维码!

###

夜色如墨,雨丝渐歇。

青阳镇通往王家铺的乡间土路上,一辆破旧桑塔纳的车灯,像两把昏黄的利剑,艰难地刺破前方的黑暗与泥泞。

车里,气氛却与车外的萧瑟截然不同。

秘书王晨光坐在副驾,手里紧紧攥着一个笔记本,笔尖悬在纸上,眼神里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光。他感觉自己不是在陪同领导下乡视察,而是在参与一场惊心动魄的商业风暴。

陆远坐在后排,闭目养神。他已经换上了一身干爽的衣服,是王晨光从宿舍里翻出来的,虽然不太合身,但至少让他摆脱了湿冷的泥水。

他的大脑,正在高速运转。

【角色卡:最具创意的营销总监】的思维模式下,整个世界都变成了数据和模型。他脑中浮现的,不再是瓜农们绝望的脸,而是一张张精准的用户画像。

城市里的小康家庭、追求生活品质的白领、热心公益的退休老人、甚至那些喜欢在社交媒体上展示自己生活态度的年轻人……他们都是潜在的“客户”。

要打动他们,靠“卖惨”是最低级的手段,那只能换来一次性的廉价同情。

他要做的,是构建一个故事,一个能让他们产生共鸣、愿意主动参与、甚至乐于分享的故事。而故事的载体,就是那即将烂在地里的上万亩西瓜。

“陆镇长,我们……我们真的要在瓜田里搭台唱戏?”王晨光终于还是忍不住,回头小声问道。他已经把陆远之前的命令传达给了农业站长老张,电话那头,老张的沉默和叹息,他听得一清二楚。

“唱戏,也要有观众。观众从哪儿来?”陆远睁开眼,眼底没有丝毫疲惫,反而亮得惊人,“小王,我问你,现在这个时代,什么东西传播得最快?”

“呃……谣言?”王晨光下意识地回答。

陆远一愣,随即失笑:“有点道理,但不够准确。是故事,是能够触动人心的信息。我们的戏台,不在瓜田里,而在每一个人的手机屏幕上。”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白纸,用笔在上面画了一个小小的方块,里面是杂乱的点。

“这是什么?”他问王晨光。

“二维码?”王晨光试探着回答。这个东西他不陌生,扫码付款、加好友,天天都在用。

“对。”陆远点头,“从明天开始,我们青阳镇的每一颗西瓜,都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身份证’。就是它。”

“给西瓜贴二维码?”王晨光感觉自己的想象力有点跟不上了,“这……有什么用呢?难道扫一下,能蹦出钱来?”

“比钱更有价值。”陆远的声音里带着一股魔力,“你想象一个场景。在县城的超市里,一个妈妈带着孩子买西瓜。她拿起两个瓜,一个光溜溜的,另一个上面,贴着一张设计精美的二维码贴纸,旁边写着一行字:‘扫一扫,听我讲一个关于希望的故事’。”

“她会怎么做?”

“她……她肯定会好奇,会拿出手机扫一下。”王晨光顺着陆远的描述,脑中开始浮现画面。

“没错!”陆远的手指在纸上重重一点,“当她扫描之后,手机屏幕上弹出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品介绍,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网页。”

“网页的最上方,是你今天拍下的那张照片——孙老蔫那双布满皱纹和泥土的手,正小心翼翼地捧着一颗西瓜。照片旁边,是孙老蔫的个人简介:孙德福,62岁,青阳镇王家铺村瓜农,种了四十年西瓜,这是他为孙子攒的大学学费。”

王晨光的呼吸开始变得急促,他手里的笔,不自觉地开始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

“往下滑。”陆远的声音不疾不徐,像一个催眠师,“是一段一分钟的短视频。视频的开头,是无人机航拍的、被雨水浸泡的一望无际的瓜田,配上悲怆的音乐。然后镜头切换,是你拍的那些特写:瓜农们无助的眼神,孩子们在泥地里奔跑,泥点溅在他们稚嫩的脸上。视频的结尾,是我,或者你,或者任何一个我们的工作人员,对着镜头说:‘上天关上了一扇门,但我们相信,人心会打开一扇窗。’”

“视频下面,是一张青阳镇的地图,上面清晰地标注出受灾最严重的几个村庄。每一个村庄,都可以点进去,看到这个村所有瓜农的名单和他们的家庭简介。比如,‘张大山,退伍军人,家有卧病在床的老母亲’;‘李秀英,单亲妈妈,独自抚养两个孩子上学’……”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实的家庭,一个真实的困境。”

王晨光已经完全听傻了,他张着嘴,手里的笔停在半空,笔记本上画下了一道长长的墨痕。他感觉自己浑身的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这哪里是在卖西瓜?

这分明是在贩卖一枚枚精准投送的情感炸弹!

“网页的最下方,是两个鲜红的按钮。”陆远的声音变得激昂起来,“一个按钮叫【爱心认购】,点击后,可以直接下单购买,我们甚至可以提供‘爱心车队’,加一点钱,直接送货上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