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扮演【同病相怜的受害者】,与下游市长达成共识!
清风阁内,空气仿佛被那份蓝皮报告抽干了,只剩下令人窒息的真空。
周启明的手指搭在封皮上,那几个触目惊心的烫金大字,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烫得他指尖微微发麻。窗外,老街上排队取水的喧嚣断断续续地传来,水桶碰撞的叮当声,妇人焦躁的抱怨声,孩子不耐的哭闹声,像一根根细密的针,扎着这位云州市长的耳膜。
他缓缓抬起头,死死地盯着陆远,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里,翻涌着惊涛骇浪。有愤怒,有恐惧,但更多的,是一种被逼到悬崖边上的绝望。
“陆市长,你这是在逼我。”周启明的声音沙哑,像被砂纸打磨过,“你这是把刀架在了我的脖子上,也架在了云州百万市民的脖子上。这份东西一旦递上去,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你有没有想过,万一输了,会是什么后果?”
他没有说出口的后半句是:输了,他周启明将万劫不复,而陆远你,恐怕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
面对这近乎撕破脸的质问,陆远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得意或压迫。他脸上的锐气和锋芒,在周启明抬头的瞬间,便已悄然敛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疲惫,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沧桑。
【叮!】
【角色卡激活:同病相怜的受害者。】
【核心要义:将对方的痛苦内化为自身的痛苦,将个人的野心隐藏在共同的绝望之下。表演的关键不在于言语,而在于眼神与沉默。】
陆远没有看周启明,而是将目光投向了窗外那条长长的队伍。他的嘴唇动了动,最终只是化为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
“周市长,您以为,这把刀,现在才架在我们的脖子上吗?”
他的声音很轻,带着一丝自嘲的苦涩,“它一直都在。像一把生了锈的钝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慢慢地割我们的肉,放我们的血。只不过,你们云州被割在了大动脉上,血流如注,痛彻心扉。而我们星海,被割在了看不见的地方,血流得慢一些,但毒素,却早已顺着血管,流遍了全身。”
他端起面前那杯已经凉透了的茶,送到唇边,却没有喝,只是怔怔地看着茶叶在杯底沉浮。
“我刚到星海的时候,也想解决星钢的问题。我去找了我的前任,一位在星海工作了一辈子的老领导。他告诉我,那条河,就这样流了几十年了,天没塌下来。让我把眼睛放在GDP上,放在那些光鲜亮丽的数字上。”
陆远放下茶杯,转回头,终于看向周启明,眼神里没有了算计,只有一片灰败的、感同身受的无奈。
“天,确实没塌下来。只是,在星海市的老工业区,肺癌的发病率,在过去十年里,悄悄爬升了三个百分点。只是,我们星海市招商引资,一提到‘重工业城市’这个标签,那些高新技术的企业,就唯恐避之不及。我们和你们一样,都是受害者。你们失去了现在,而我们,正在失去未来。”
这番话,像一阵寒风,吹进了周启明的心里。他胸中那股被要挟的怒火,不知不觉间,竟被一种同病相怜的悲凉所取代。是啊,陆远说的没错,他们都是那头钢铁巨兽阴影下的囚徒,只不过一个被关在明处,一个被锁在暗处。
包厢里的气氛,从剑拔弩张,渐渐转向了沉郁的静默。
“你的那个‘生态经济协作区’……”周启明终于打破了沉默,他的手指从那份致命的报告上移开,敲了敲另一份文件,“听起来很美好。但省里会批吗?王振邦那头老狐狸,会眼睁睁看着我们做大?”
“他当然不会。”陆远摇了摇头,“所以,我们不能只让省里看到问题,更要让他们看到解决问题之后,那块巨大得足以让他们心动的蛋糕。”
他将“协作区”的方案往前推了推。
“周市长,您想,如果我们两市联手,将星江治理打造成一个省级,乃至国家级的标杆项目。上游,星海市进行产业升级,发展绿色金融和先进制造;下游,云州市发展生态旅游、高端康养。我们共同打造一条‘黄金水道’,一条‘健康走廊’。这背后是多大的投资?多长的产业链?多少个就业岗位?多少的绿色GDP?”
“我们不再是两个哭哭啼啼跑去省里告状的‘问题学生’,而是两个带着一份完美商业计划书,来寻求‘天使投资’的创业伙伴。我们给省里送去的,不是一道非黑即白的难题,而是一道稳赚不赔的选择题。”
周启明的呼吸,不由得粗重了些许。他是个搞经济的,陆远这番话,每一个字都敲在了他的心坎上。他被这个宏大的构想,深深地吸引了。
陆远捕捉到了他眼神里的变化,知道火候到了。他伸手,将那份蓝色的“紧急评估报告”轻轻地、却又不容置疑地收回到了自己的公文包里。
这个动作,让周启明的心猛地一跳。
“周市长,这份报告,是我们的底牌,也是我们共同的保险。”陆远拉上公文包的拉链,声音恢复了平静,“我希望,我们永远没有机会用到它。它就像挂在墙上的消防斧,我们都希望那栋大楼永远不要着火。但是,正是因为知道墙上有这把斧子,我们才有底气,安安稳稳地住在这栋楼里,去规划我们未来的生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