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众望所归,陆远增补为市委常委!

第200章:众望所归,陆远增补为市委常委!

周怀安递来的那支烟,在陆远指间燃尽,烟灰跌落,像一声无声的叹息。

市委书记已经离开,露台上的风带着几分凉意,吹散了最后一点烟味,却吹不散周怀安那句意味深长的话。

“……也要有更广阔的舞台,才能更好地施展拳脚。”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湖心的石子,在陆远的心里漾开一圈圈涟漪。他不是不解风情的愣头青,自然明白这句看似随意的感慨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份量。

从东林区到金海区,他一手主导了旧城区的“织补重生”,一手撕开了经济强区的“数据遮羞布”。一破一立,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对称戏剧,将他的能力、魄力与政治智慧,以最直观、最震撼的方式,展现在了星海市所有关键人物的面前。

如今,李泰康黯然落马,金海区百废待兴,而东林区的绿色发展模式又被中Y督察组立为标杆。这一切的交汇点,都指向了他——陆远。

时势造英雄。他知道,自己等待的那个“更广阔的舞台”,已经不远了。

接下来的一个月,陆远成了星海市政坛最忙碌的人。

他的办公室,一半时间在东林,一半时间在金海。上午还在东林区研究“百工坊”文旅项目的二期规划,下午就已经坐在金海区区委那间曾经属于李泰康的办公室里,主持着干部思想动态分析会。

金海区的官场,像一个被巨石砸过的蚁巢,秩序崩坏,人心惶惶。李泰康经营多年,盘根错节,他的倒台,带倒了一批人,也让更多与他有牵连的干部如惊弓之鸟,不知所措。

面对这种局面,陆远没有搞人人过关式的清算,那只会加剧恐慌,导致整个行政体系的瘫痪。他激活了新的角色卡——【冷静的外科医生】。

他只做两件事:切除和缝合。

对于那些在蓝天化工事件中,证据确凿、深度牵涉的干部,他配合市纪委的调查,坚决予以“切除”,毫不手软。这既是清理脓疮,也是对其他人的震慑。

而对于大多数只是被动卷入、问题不大的干部,他则采取“缝合”的策略。他一个一个地谈话,不问过去,只谈未来。他要的不是检讨和效忠,而是工作思路和解决方案。

“以前金海区怎么发展的,那页已经翻过去了。现在,我只想知道,没有了高污染的GDP,你们的‘米’从哪里来?你们分管的领域,新的增长点在哪里?”

这是他在干部谈话中,问得最多的问题。

起初,那些习惯了唯唯诺no、看领导脸色的干部还试图揣摩他的心思,说些空话套话。但在被陆远用精准的数据和专业的分析,连续问得哑口无言几次后,他们终于明白,这位年轻得过分的代理书记,不需要颂歌,他要的是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恐慌的气氛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工作压力。整个金海区的干部队伍,就像一群被设定了新程序的机器人,开始围绕着“产业升级”和“绿色转型”疯狂运转。

一个月的时间,金海区乱局初定,新的工作秩序正在建立。而陆远的名字,也从一个“过江龙”式的挂职干部,真正成为了金海区干部群众心中可以依赖的主心骨。

这一切,市委书记周怀安都看在眼里。他知道,火候到了。

……

十一月中旬,星海市召开了本年度第四次市委全会。

深秋的阳光透过市委大礼堂高大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全市两百多名市委委员、候补委员齐聚一堂,会场庄严肃穆,空气中流动着权力特有的、安静而厚重的气息。

陆远坐在区县一把手的席位区,腰背挺直,目光平视着主席台。他今天穿了一身深色的西装,白衬衫的领口扣得一丝不苟,整个人显得沉稳而内敛。

他能感觉到,从他走进会场的那一刻起,就有无数道目光,或明或暗地落在他身上。有好奇,有审视,有敬畏,也有着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

这一个月,他几乎是以一人之力,稳住了金海区这艘差点倾覆的大船,这份成绩单,在座的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会议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学习文件,听取报告。冗长的议程进行到下午,当所有人都略显疲惫时,主持人、市委书记周怀安清了清嗓子,原本有些松弛的会场气氛,瞬间再次绷紧。

所有人都知道,正戏要来了。

“同志们,接下来,我们进行今天会议的最后一项议程。”周怀安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到会场的每一个角落。

“鉴于我市当前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特别是面临着产业转型和新区建设的繁重任务,为了进一步加强市委的集体领导力量,经省委组织部考察批准,市委常委会研究提议,增补一名同志为市委常务委员会委员。”

话音刚落,全场一片寂静,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增补常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