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部红色电话机里传来的声音,仿佛带着一种特殊的电磁波,瞬间改变了赵立冬办公室里的磁场。
刚刚还因宏图得展而轻松热烈的空气,陡然间变得庄重而肃穆。
赵立冬放下电话,那只骨节分明的手在红色的机身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吸收消化刚才那个消息的重量。他转过身,看向陆远的眼神,比之前任何一次都要复杂。那里面有欣慰,有期许,但更多的是一种即将目送弟子上考场的凝重。
“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赵立冬的声音低沉了半分,“一个小时后到南江。下来一个考察组,专门为你。”
专门为你。
这四个字,在官场里的分量,千钧之重。
它意味着,这不是一次常规的巡视,也不是年终的考核,而是一次目标明确、程序严谨的“提拔前审查”。陆远的名字,已经从赵立冬的推荐信里,跳到了省委大佬的办公桌上,并且通过了初审,进入了实质性的考察阶段。
陆远心中微微一凛。
【官场大影帝系统】的界面在他眼前无声地展开。
【新剧本已解锁:《通往省城的阶梯》】
【剧本类型:正剧/职场考核】
【核心任务:完美通过省委组织部的全面考察,获得无可挑剔的评价。】
【当前场景:风暴前夜】
【关键人物(即将登场):考察组组长——王立山(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处长,人称‘王阎王’,以铁面无私、眼光毒辣着称)】
王阎王……
陆远看着这个绰号,嘴角不自觉地牵动了一下。看来,这次的“主考官”,不是个善茬。
“我给你写的推荐信里,把你这一年在南江干的事,原原本本地写了上去。”赵立冬走到办公桌后,重新坐下,示意陆远也坐。他的语气恢复了平日的沉稳,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船长,在风暴来临前,为即将独自出海的年轻水手做最后的叮嘱。
“破僵尸企业的局,解银行坏账的套,平工人围堵的险,绘新园区的话,还有……从金融市场‘借’来五百亿的钱。”赵立冬每说一件,指节就在桌上轻轻叩击一下,仿佛在为陆远的功劳簿,一笔一画地盖上确认的印章。
“这些事,单拎出来一件,都够一个干部吹半辈子牛了。你用一年,全干完了。所以,省里有这个反应,不奇怪。”
“但是,”赵立冬话锋一转,眼神变得锐利起来,“政绩是政绩,人是人。考察组要看的,不只是你会不会干事,更是要看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家庭背景,你的社会关系,你的性格品行,甚至你平时爱跟什么人吃饭,都会成为他们评价你的依据。”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用词。
“所以,接下来的几天,你什么都不用做,也什么都不要做。就做你平时的自己。”赵立冬看着陆远,一字一句地说道,“你不需要扮演任何人。因为你这一年所做的一切,已经为你塑造了最好的角色——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年轻干部。这就够了。”
陆远心中微动。
赵书记这番话,看似是让他“做自己”,实则是在点拨他,考察组面前,任何多余的“表演”,都可能弄巧成拙。最稳妥的,就是呈现出与政绩相符的、朴实而强大的形象。
“我明白了,书记。”陆远点了点头。
“去吧,回你办公室,该干嘛干嘛。记住,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你连几千工人都敢一个人去面对,一个考察组,没什么好怕的。”赵立冬摆了摆手。
陆远站起身,对着赵立冬深深鞠了一躬,然后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当办公室的门关上,赵立冬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身体靠在椅背上,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嘴上说得轻松,但他心里比谁都清楚,组织部的考察,有时候比面对几千工人还要凶险。工人要的只是一个说法,一个饭碗。而考察组要看的,是你的灵魂。
……
省委组织部要派考察组来南江,并且是专为陆远而来的消息,像一阵风,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吹遍了市委大院的每一个角落。
政策研究室的主任办公室里,主任正拿着一个紫砂壶,小心翼翼地给一盆兰花浇水。当秘书把这个消息告诉他时,他手一抖,壶里的水差点全浇在花盆外面。
“什么?省委组织部?为小陆来的?”他瞪大了眼睛,随即脸上绽放出一阵狂喜的红光。
他猛地放下水壶,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嘴里念念有词:“我就说!我就说!我老早就看出来小陆不是池中之物!想当初,他那份报告交上来,我就知道,这小子要一飞冲天!是我,是我顶住了压力,把报告给赵书记送上去的嘛!”
秘书在一旁低着头,拼命忍着笑。他可记得清清楚楚,当初主任是怎样吓得手都发抖,勒令陆远重写的。
而此刻,吴建国,那位已经被调去分管文教卫体的副市长,正坐在他那间冷清的办公室里。他面前的文件,是关于全市中小学秋季运动会的筹备方案,他已经看了半个小时,一个字都没看进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