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主任的下马威,一份不可能完成的调研报告!

钱卫国的办公室,和他的人一样,透着一种无可挑剔的精致和距离感。

红木办公桌擦得能映出人影,上面除了一个笔筒、一部红色电话和一个刻着“为人民服务”的镇纸外,再无他物。墙上挂着一幅装裱精良的书法,是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宁静致远”。

可这四个字,挂在这里,非但没有带来宁静,反而像是一句无声的警告。

“坐。”钱卫国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自己则慢悠悠地走到茶台边,亲手摆弄起一套紫砂茶具。他的动作行云流水,显然是此道高手。

“小陆同志,在安河县那篇文章,我看了,写得很好。”钱卫国一边用沸水温着茶杯,一边头也不抬地说道,“观点犀利,数据详实,有年轻人的锐气,也有老同志的沉稳。谭书记亲自批示,点名让你过来,这是对你的看重,也是对我们政策研究室工作的肯定啊。”

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捧了陆远,又抬高了市委书记,最后还把功劳归到了政策研究室这个集体。

陆远只是微笑着,安静地听着,像一个认真聆听教诲的学生。他知道,开场白越是漂亮,后面的正题就越是凶险。

“我们政策研究室,是市委的参谋部、智囊团。”钱卫国将第一泡洗茶水倒掉,氤氲的茶香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主要工作,就是为市委领导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说白了,就是要把问题想在领导前面,把文章做在关键节点上。”

他将一杯澄黄透亮的茶汤推到陆远面前,自己也端起一杯,轻轻吹了口气。

“最近呢,市里正在酝酿一件大事。”钱卫国终于说到了正题,他放下茶杯,目光透过金丝眼镜的镜片,落在陆远脸上,“你也知道,我们市是老工业基地,这几年经济转型压力很大。很多老企业包袱重,新产业又迟迟发展不起来。市委领导对此非常重视,多次在会议上提出,要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方案。”

陆远点了点头,心里已经有了预感。

钱卫国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温和,甚至带上了一丝期许:“你那篇文章,谈的就是基层治理困境,我看你对经济问题也很有见地。正好,你刚来,干劲足,思路新,没有我们这些老家伙的条条框框。所以,我想把这个重担,交给你。”

他身体微微前倾,加重了语气:“一周之内,给我一份关于‘全市工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调研报告。要求嘛,也不高。”

他伸出三根手指。

“第一,要有数据支撑,不能是空谈。全市主要工业门类的产值、能耗、就业、税收,近五年的变化趋势,必须要有。”

“第二,要有问题导向,不能只唱赞歌。我们市工业的病根在哪里?是体制问题、技术问题,还是市场问题?要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第三,要有解决方案,不能只开药方不给药。转型的方向是什么?具体路径怎么走?需要哪些政策配套?要拿出可操作的建议。”

钱卫国说完,靠回椅背,端起茶杯,好整以暇地看着陆远,仿佛在欣赏一件即将被重压碾碎的艺术品。

办公室里,静得能听到茶叶在水中缓缓舒展的声音。

陆远的大脑在飞速运转。

全市工业转型升级?深度调研报告?一周时间?

这已经不是下马威了,这是直接宣判死刑。

别说他一个初来乍到的新人,就算把整个政策研究室的人都发动起来,一个月也未必能拿出一份像样的初稿。这需要跑发改、工信、统计、税务等十几个部门去要数据,要去各大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做实地访谈,要查阅堆积如山的资料和文献。

一周时间,连把相关部门的门认全都不够。

更何况,这报告本身就是个天坑。问题导向?一针见血?那意味着要把市里几乎所有相关的职能部门都得罪个遍。解决方案?可操作?任何大的改革都会触动既得利益集团,他一个副主任,无权无势,提出的方案要么是空中楼阁,要么就是把几位分管的市领导架在火上烤。

这份报告,写不出来,是无能;写得浅了,是平庸;写得深了,是捅马蜂窝。

这是一个完美的、无法破解的死局。

高建功说,钱卫国是书记的“锁”。现在陆远明白了,这把锁,不仅锁住了别人,更会主动去锁死任何可能带来“不稳定”的因素。他这篇上了省内参的文章,让他成了市委书记眼中的“可用之才”,也让他成了钱卫国眼中的“不稳定因素”。

他要用一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彻底锁死陆远。

【叮!S级危机剧本《不可能的报告》已生成!】

【剧本目标:在一周内,提交一份令钱卫国无法驳斥的调研报告。】

【可选角色卡:】

【1. 【据理力争的刺头】(选择此卡,将与钱卫国当面对质,指出任务的不合理性。后果:被贴上‘不服从管理’、‘眼高手低’的标签,彻底边缘化。通关率:5%)】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