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满朝文武顿时了然——这哪是什么器重,分明是曹操设下的杀局。先捧高孔融,再逼他去虎口夺玺。

你孔融不是自视甚高吗?不是要管天下钱粮吗?有本事就去把玉玺拿回来!拿不回就趁早滚蛋!

虽然众人都知这是曹操授意,可无凭无据,谁能说破?

“孔文举未免太不识趣,真当满朝公卿都是庸碌之辈?”

“曹孟德岂是好相与的?当年随驾东归的大臣,多少都折在关中......”

“且看他敢不敢去寿春?”

“由不得他不去!若畏缩不前,日后如何统领少府?”

殿中议论纷纷,昨日被孔融斥责的官员更是暗自快意。

孔融攥紧袖中拳头,此刻方知中了曹操圈套。今日朝堂上的吹捧举荐,原是为此刻的杀招铺路。

唯有年轻的汉献帝刘协仍在困惑。十五岁的天子虽每日临朝,却难辨其中机锋。他只牢牢记得:传国玉玺是朕的,绝不能让逆贼袁术私藏!

刘协满怀期待地望向孔融:“孔爱卿,你可愿为朕取回传国玉玺?”

刘协的帝位本是董卓所立,始终欠缺正统之名。

若能得回传国玉玺,必能稳固皇权。

孔融此刻进退两难。

若应允,袁术怎会轻易交出玉玺?

若拒绝,今后在许都恐难立足。

即便担任少府,那些属官岂会听从调遣?

太尉杨彪上前奏道:“陛下,不如让臣修书予袁术。臣妻乃袁术之女,或可劝说其归还玉玺。臣愿亲赴寿春。”

曹操眯眼打量着杨彪,心中暗赞:杨太尉以退为进,这是在逼孔融表态。

他理解杨彪的顾虑。

杨彪与袁术有姻亲之谊,玉玺又在袁术手中,难免受人猜疑。

往日或许无碍,但见识过曹操的手段,又想到那位令人生畏的谋士李牧,杨彪不得不为弘农杨氏考虑。

袁术自寻死路,岂能连累杨家?

孔融闻言,拳头攥得更紧了。

杨彪这一开口,便断了他的退路。

若天子应允杨彪所请,他孔融将颜面尽失。

此行未必能成,但若不去,许都再无容身之处。

心高气傲的孔融岂能忍受这般屈辱?

“陛下,臣愿前往寿春!”

“传国玉玺乃汉室重器,袁术岂能据为己有?”

孔融言辞慷慨,正气凛然。

刘协龙颜大悦:“有孔爱卿出马,必能功成!”

“只要取回玉玺,少府之位与封侯之赏,朕绝不食言。”

孔融沉声应道:“臣定当竭尽全力。”

曹操见计谋得逞,上前奏道:“陛下,袁术向来猖狂,单凭将作大匠恐难震慑。”

“臣有一策,请陛下圣裁。”

刘协欣然道:“曹爱卿但说无妨。”

曹操看向孔融:“令先祖曾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古时诸侯出行,必率文武随行。”

提及先祖孔子,孔融傲然答道:“确有此言,太史公亦曾记载。”

曹操再拜:“臣建议在许都城外颍水操练水军,打造战船,以兵威震慑袁术,迫其献玺!”

孔融闻言,惊讶地望向曹操。

本以为曹操是借机泄愤,谁知他竟上奏天子,要在颍川操练兵马。

孔融对孔子所言文事必有武备,武事必有文备深以为然。

若无武力支撑,纵使辩才无双,也难以说服他人。

譬如乞丐闯入皇宫,威胁刘协让位,否则便要起兵作乱,岂非荒唐可笑?

刘协虽不明其中深意,但觉曹操言之有理,遂道:朕不通兵事,便由司空全权处置。孔爱卿,此行切莫令朕失望!

孔融肃然应道:陛下放心,若不能寻回传国玉玺,臣绝不返朝!

好一招妙计!

众臣暗自惊叹。

孔融这是被算计了,还要感激曹操给予的机会。

刘协欣然道:孔爱卿忠心可嘉,朕明日于宫门设宴,为你饯行!

散朝后。

孔融寻到曹操,依旧神色倨傲:曹司空若能少些暴戾,多些仁德,倒也称得上治国良才。

言罢,拱手一礼,转身离去。

孔文举这是在向曹某致歉?曹操哑然失笑,这般孤高姿态,便是名士大儒的傲气么?

但很快,曹操便将孔融之事抛诸脑后。

战略目的已然达成。

若非孔融来许都搅局,曹操根本无暇在朝堂上玩弄权术。

群敌环伺,岂是争权夺利之时!

司徒府。

赵温将朝堂之事简要告知郭嘉。

他对这位青年才俊颇为赏识。

司徒明鉴,曹司空绝非心胸狭隘之人。郭嘉直言道,即便真要杀孔融,也不会用如此拙劣的借刀 之计。

依我之见,公报私仇不过是幌子,传国玉玺亦是障眼法。

曹司空真正意图,是要借机试探袁术反应!

颍川练兵,有无孔融都会进行。沿颍水直抵寿春,此乃用兵最佳路线。

封刘备为青州刺史,则是试探袁绍。

曹司空这步棋走得大胆,同时招惹袁氏兄弟,幕后执棋者真有掌控全局之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