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苏晓晓带她去吃“治愈系”麻辣烫

周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自习课,林溪的笔尖在历史试卷上悬了很久。笔尖的墨水在“鸦片战争”四个字旁边洇出个小圈,像块化不开的心事。窗外的香樟叶被风卷得打旋,阳光透过叶缝在试卷上投下晃悠悠的光斑,像她心里乱糟糟的思绪——早上妈妈又在早餐桌上提起物理竞赛班,瓷碗碰撞的脆响里,那句“再考虑考虑”堵在喉咙口,最终只化作搅动白粥的沉默,粥里的皮蛋沉下去又浮上来,像她反复拉扯的心情。

“喂,发呆会传染的。”苏晓晓突然从后排探过身,马尾辫扫过林溪的肩膀,带着股柠檬洗发水的清香,混着点食堂糖醋里脊的味道,“我妈新开的麻辣烫店今天试营业,去不去?据说加了‘治愈秘方’,专治各种不开心。”她晃了晃手里的保温袋,透明塑料袋里露出半袋鱼丸,冻得硬邦邦的,棱角都透着股倔强,“我妈说,烦恼就像冻鱼丸,煮一煮就软了,再辣的汤也能把硬邦邦的心事泡得暖暖的。”

林溪看着她校服口袋里露出的菜单一角,红底黑字写着“招牌骨汤麻辣烫”,下面还用荧光笔标了行小字:“汤里煮着妈妈的话”。突然想起上周在走廊撞见苏晓晓帮食堂阿姨搬菜筐,她踮着脚扛着半筐土豆,说“食物是最好的翻译官,能把说不出的话都煮进汤里,比课本上的文言文好懂多了”。书包拉链被拉开时,她听见陆知行塞进来的纸条窸窣作响——早上他趁物理老师转身擦黑板时递过来的,说“苏晓晓的麻辣烫里藏着秘密武器,比我的小纸条管用”,字迹被笔戳出个小洞,像在强调什么,纸角还沾着点薯片渣。

麻辣烫店开在学校后门的巷子里,蓝白条纹的遮阳棚下挂着串红灯笼,风一吹就晃出暖融融的光,把墙面都染成了橘红色。苏晓晓妈妈系着橘红色围裙,围裙上绣着朵胖嘟嘟的太阳花,正往汤锅里撒一把干辣椒,红得发亮的辣椒在滚水里翻涌,香气腾起的瞬间,她回头冲她们笑,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溪溪来啦?晓晓昨晚就跟我说你要来,特意留了甜糯玉米,黄澄澄的跟小太阳似的。”不锈钢操作台上摆着排青花瓷碗,碗沿都磕出了小豁口,像被岁月啃过的痕迹,“这些是我家晓晓小时候用的,她说看着亲切,就像坐在自家炕头吃饭。”

自选菜柜里的食材码得像彩虹。肥牛卷在冰盘里蜷成玫瑰花,鹌鹑蛋堆成小山,菠菜叶上还沾着水珠,亮闪闪的像撒了层碎钻。苏晓晓踮脚够最上层的蟹棒,校服袖子卷到胳膊肘,露出手腕上的红绳——是去年运动会时林溪帮她编的,当时她摔在跑道上,膝盖磕出红印,眼泪混着泥点往下掉,抽噎着说“接力赛搞砸了,大家肯定都怪我”。现在那红绳褪成了浅粉色,却被系得更紧了,在手腕上勒出道浅痕,像段没断的牵挂。

“多拿点鱼豆腐,”苏晓晓往林溪的筐里塞了四块,白嫩嫩的豆腐块在塑料筐里滚了滚,“我妈说这个像解压玩具,咬下去会回弹,烦恼也跟着弹走了。”她自己的筐里堆着半筐青菜,菠菜、油麦菜、茼蒿挤在一起,绿得晃眼,“你看这些绿叶菜,刚摘下来时蔫巴巴的,煮完会变魔术,泡在汤里立马就支棱起来了,跟重新活过来似的。”

林溪的目光落在冰柜里的鹌鹑蛋上。圆滚滚的蛋壳上沾着冰碴,像裹着层盔甲,像极了今早妈妈递过来的那杯蜂蜜水——玻璃杯壁凝着水珠,她没接,转身时听见杯子落在茶几上的轻响,清脆得像颗心沉了下去,摔出道裂缝。苏晓晓突然敲了敲玻璃,指关节在冰柜上笃笃作响:“鹌鹑蛋要带壳煮才入味,就像有些事得捂着,慢慢熬,才能尝到里头的甜头,急不得。”

苏妈妈往骨汤里撒了把枸杞,红亮亮的果子在奶白色的汤里打了个滚,汤面立刻浮起星星点点的红,像撒了把火星。“这汤熬了六个小时,从凌晨三点就蹲在灶台前守着,”她用长柄勺搅出沉在底的筒骨,骨髓颤巍巍的像块玉,在汤里晃出涟漪,“晓晓爸以前总跟我冷战,三天不说一句话,我就天天给他熬汤,他喝着喝着,话就多了,最后把‘对不起’都煮进汤里了,比说出来管用。”汤勺碰到锅沿的叮当声里,她突然压低声音,往林溪这边凑了凑,围裙上的太阳花蹭到林溪胳膊,“你妈今早来过,站在巷口犹豫了半天,说‘给林溪留份不辣的,多放玉米,她爱吃煮得裂开的’,连你爱啃玉米芯都记得。”

林溪的筷子突然在碗里顿了顿,竹筷在青花瓷碗上磕出轻响。玉米段煮得裂开了缝,金黄的玉米粒泡在奶白色的汤里,像一颗颗小太阳,像她昨晚在厨房看见的场景——妈妈对着菜谱研究“玉米排骨汤”,老花镜滑到鼻尖,手指在“玉米需提前浸泡”那行字上划了又划,手机屏幕上还停留在历史班的家长群,消息栏里写着“请问晚自习需要准备加餐吗?我家孩子总说饿”,发送键旁的光标闪了又闪,像颗悬着的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蝉鸣里的向阳处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