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考倒计时牌的数字跳到“5天”时,高二(3)班的空气像是被拧紧的发条,连课间十分钟都少了往日的喧闹。林溪趴在桌前演算数学压轴题,笔尖在草稿纸上反复划着辅助线,可思路像被浓雾裹住,怎么都理不清。指尖又开始隐隐发颤,她下意识攥紧拳头,却发现连指节都泛了白——最近陆知行的温牛奶让她气色好了不少,可一碰到难题,焦虑还是会像藤蔓一样悄悄缠上来。
“卡住了?”江翊的声音轻轻落在耳边,他手里拿着一本英语错题本,站在林溪桌旁,目光落在她画得密密麻麻的草稿纸上。林溪抬头,看到他镜片后的眼睛亮得很温和,才松了口气,把笔放下:“嗯,这道解析几何题,算到一半总出错,越算越慌。”
江翊拉过旁边的椅子坐下,拿起她的草稿纸看了看,指尖点在其中一步:“这里设的参数有点复杂,换个坐标系试试?不过你现在状态不对,先别硬算,越急越容易错。”他说着,注意到林溪放在桌下的手还在轻微颤抖,眉头轻轻皱了下,“还是没完全放松下来?上次校医说的助眠药,效果怎么样?”
“睡得比之前好点,但一碰到难题还是会慌,”林溪揉了揉太阳穴,声音有点轻,“昨天晚上做模拟卷,最后一道物理题没做出来,翻来覆去想了半宿,早上起来头都是昏的。”
江翊沉默了几秒,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浅蓝色的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用清秀的字迹写着“解压呼吸法步骤”,旁边还画了简单的示意图。“我妈是心理咨询师,之前我准备竞赛时压力大,她教我的方法,你试试?”他把笔记本推到林溪面前,语气比平时更缓了些,“不用特意找时间,课间或者做题卡住时练几分钟,能让脑子清醒点。”
林溪凑过去看,笔记本上的步骤写得很细致:“1. 坐直身体,双手放在膝盖上,闭上眼睛;2. 用鼻子缓慢吸气4秒,感受腹部鼓起;3. 屏住呼吸2秒,让空气在胸腔停留;4. 用嘴巴缓慢呼气6秒,想象焦虑跟着气流排出……”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肚子起伏的简笔画,看得她紧绷的神经稍微松了点。
“听起来不难,但真的有用吗?”林溪有点疑惑,她试过嚼口香糖、听轻音乐,可一到做题时,焦虑还是会冒出来。
江翊点头,把笔记本翻到另一页,上面记着几行小字:“每周三次,每次5分钟,坚持两周,心率会稳定10%-15%。”他抬起手,示范着动作:“你看,吸气时肚子要鼓起来,不是胸腔,这样能让横膈膜充分扩张,放松交感神经——我之前竞赛前,每天晚上睡前练10分钟,至少不会像之前那样整夜想题睡不着。”
林溪跟着他的动作试了试,第一次吸气时还没数到4秒就忍不住换气,脸颊有点发烫:“好像有点难掌握,总记不住时间。”
“慢慢来,不用刻意数秒,找到自己舒服的节奏就行,”江翊笑着说,调整了语气,“我们现在一起试一次,我喊口令。”他说完,先闭上眼睛,声音放得更轻:“准备——吸气,1,2,3,4……好,屏住,1,2……呼气,1,2,3,4,5,6……”
林溪跟着他的口令,慢慢吸气,感受着空气从鼻子进入,腹部轻轻鼓起,再缓缓呼气,想象着心里的烦躁跟着气流飘走。第一次练习时,她还会忍不住想没解完的数学题,可跟着江翊重复了三次后,脑子里的杂念渐渐少了,指尖的颤抖也轻了很多。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胸口没那么闷了?”江翊睁开眼睛,看着林溪放松下来的肩膀,语气带着点欣慰。林溪点头,深吸了一口气,发现之前紧绷的神经真的松了些:“好像有点用,刚才脑子乱糟糟的,现在清楚多了。”
“那就好,”江翊把笔记本递给她,“这个你拿着,上面还有我妈写的注意事项,比如呼气时可以轻轻哼声,更容易放松。要是练的时候有不懂的,随时问我。”
林溪接过笔记本,指尖碰到纸页的温度,心里暖暖的。她想起江翊平时话不多,却总在细节处很贴心——上次她答疑时嗓子哑了,他默默放在她桌角的润喉糖;她整理英语错题时,他主动分享的高频考点清单;现在又把这么实用的解压方法教给她,连注意事项都记得清清楚楚。
下午自习课,林溪又碰到一道难啃的物理题,刚想皱眉头,突然想起江翊的呼吸法。她悄悄坐直身体,闭上眼睛,按照步骤慢慢吸气、屏息、呼气,重复了五次后,再睁开眼睛看题目,居然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顺着思路很快就解出了答案。
“哇,林溪,你刚才闭着眼睛干嘛呢?我还以为你睡着了,”苏晓晓凑过来,小声问,“不过你刚才解这道题也太快了吧,我刚才看了半天都没头绪。”
林溪笑着把江翊的解压呼吸法跟她说了,还拿出笔记本给她看:“江翊教我的,真的挺有用,刚才我练了几分钟,脑子一下子就清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