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西夏犯边

延州告急的军报,是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一路换马不换人,直送汴梁,同时抄送北疆宣抚使司的。

军报所述,西夏国主李德明,亲率五万精锐,对外号称十万,突然包围延州。西夏军一改往日游骑骚扰的战术,不仅配备了大量的攻城器械,而且战术刁钻,攻势极其猛烈。延州守将、鄜延路副都部署石普率军拼死抵抗,但兵力悬殊,形势岌岌可危,请求朝廷火速发兵救援!

消息传到定州,宣抚使司内一片哗然。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杨延昭身上。北疆虽暂安,但辽国虎视眈眈,内部又有张耆这等“监军”在侧,此时若分兵西援,北疆防务是否会出现漏洞?若不分兵,延州一旦有失,整个陕西路都将门户洞开,西夏兵锋便可直指关中,后果不堪设想!

“太尉,西夏此乃趁火打劫!绝不能让其得逞!”杨延光率先开口,眉宇间满是凝重,“只是,我北疆兵马,一动则牵涉全局,需慎重考量。”

张耆也很快来到了宣抚使司,他的脸色同样严肃:“杨太尉,西线军情如火,陛下和枢密院想必已得急报。不知太尉对北疆防务,以及……是否西援,有何章程?”

他这话问得颇有技巧,既表达了关切,又将决策的皮球踢给了杨延昭,自己则摆出一副唯杨延昭马首是瞻的姿态,静观其变。

杨延昭站在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在北方漫长的防线和西北的延州之间来回移动。他深知李德明此人,雄才大略,其子元昊更是青出于蓝。此次进攻,绝非一时兴起,必然是看准了宋廷经历莫州大战后,需要休养生息,北疆重兵不敢轻动的心理。

“延州,必须救。”杨延昭转过身,声音斩钉截铁,“关中乃国家根本,绝不容有失。李德明此举,意在试探我大宋虚实,若我等示弱,其必得寸进尺!”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张耆身上:“张制置使,北疆防务,乃我等职责所在,不容有失。然西线告急,同为袍泽,亦不能坐视。本官意已决,即刻上奏朝廷,请旨率一部精锐,西进救援延州!”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就连张耆也露出了诧异的神色。他原以为杨延昭最多会派一部将领率军救援,没想到他竟然要亲自前往!

“太尉三思!”一位幕僚急忙劝阻,“北疆乃根本,太尉身系全局,岂可轻动?若辽人趁机南下,如之奈何?况且,朝廷旨意未明,太尉贸然请旨西征,恐惹非议啊!”

杨延昭抬手制止了众人的议论,沉声道:“本官岂不知北疆重要?正因如此,才需亲自前往。李德明非寻常寇边之辈,此次倾力来攻,若只派偏师,恐难解延州之围,反而可能损兵折将,助长西夏气焰。唯有以雷霆之势,将其击退,方能震慑宵小,保西线长久安宁。”

他顿了顿,看向张耆,意味深长地说道:“至于北疆防务……本官西征期间,可由张制置使暂时代理河北路军务,与杨延光将军、以及河东路诸将共同协防。张制置使乃陛下信重之臣,精通军务,有阁下坐镇,本官方可安心西顾。”

这一下,连张耆都愣住了。他万万没想到,杨延昭不仅不防备他,反而要将北疆防务的担子,部分交到他的手上!这究竟是绝对的信任,还是一种更高明的以退为进?

刹那间,张耆心中念头飞转。接手防务,固然能更深入地掌控北疆军权,但也意味着要承担巨大的责任。一旦在他代理期间北疆出事,无论是否与他有关,他都难辞其咎。而杨延昭亲自西征,若胜,则威望更隆;若败,则正好给了朝中政敌攻击的口实。

“太尉信重,下官感激涕零!”张耆迅速做出反应,躬身道,“只是下官初来乍到,于北疆情势、诸将脾性尚未熟稔,恐难当此重任。还是由杨延光将军主持防务,下官从旁协助为宜。”

他选择了谨慎,不敢轻易接下这个烫手山芋。

杨延昭似乎早有所料,也不坚持,点头道:“既如此,便由延光暂领河北防务,张制置使协理,并与河东路军马密切呼应。本官会即刻挑选精锐,准备粮草,一旦朝廷旨意下达,即刻出发!”

他没有给张耆太多思考的时间,雷厉风行地做出了安排。这番姿态,既展现了他以国事为重的公心,也隐隐将了张耆一军——我杨延昭敢为国赴险,你张耆身为朝廷派来的制置使,是真心协助,还是只想着争权夺利?

汴梁,皇宫。

延州的急报同样引起了轩然大波。朝堂之上,关于是否救援、由谁救援,争论不休。

以王钦若为首的一部分文臣,主张谨慎。他们认为北疆初定,辽人动向不明,杨延昭不宜轻动,应从陕西路周边调集兵马救援,或派遣其他将领前往。

而曹玮等人则力主必须派重兵救援,并且认为杨延昭是最合适的人选。曹玮在朝会上慷慨陈词:“李德明倾国而来,非名将重兵不能制!杨太尉久经战阵,威名赫赫,唯有他亲往,方能速定局势!北疆防务,现有体系完善,诸将得力,短期内有张耆、杨延光等坐镇,辽人新败,未必敢轻举妄动!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重生杨家六郎,看我如何逆天改命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