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启三十三年深秋,长安西市的 “风语茶馆” 里,说书先生的惊堂木拍得震天响。台下的茶客们屏住呼吸,听他讲述西域 “黑风渊” 的奇闻:“那深渊底下啊,每到月圆之夜就会亮起青金色的光,照得石头都能发芽!有个商队的伙计掉下去,三天后自己爬上来,腰间的锈刀变成了削铁如泥的宝刃,连头上的白发都黑了大半……” 这段关于神秘遗迹的传说,像长了翅膀的风,不出半月就传遍了 “共生圈” 的江湖,从漠北的草原到江南的水乡,处处都在议论这处可能藏着上古秘宝的秘境。
传说的源头,是一队从西域归来的探险者。他们在黑风渊边缘的山洞里,发现了刻满螺旋符号的石壁,符号的样式与机械族的标记有三分相似,却又多了几分灵动的曲线。探险队的首领拿出拓印的符号图谱,在 “共生学院” 的古籍馆比对时,馆员发现这些符号与三百年前通玄派失踪的分支 “离尘阁” 的标记高度吻合。离尘阁以研究 “域外星轨” 闻名,传闻他们晚年隐居西域,建造了能与星辰沟通的 “观星台”—— 这让遗迹的传说多了几分可信度。
更令人心动的传闻,来自黑风渊周边的牧民。他们说深渊里的泉水能治愈顽疾,有位失明的老阿妈喝了泉水,竟能看见百米外的飞鸟;深渊底部的藤蔓会发光,编织成的腰带能让武者内劲大增。这些传言在江湖上掀起了寻宝热潮,中原的 “夺宝楼”、海岛的 “探海帮”、蛮族的 “寻宝队” 纷纷组队前往西域,连 “金发国” 的圣光骑士团都派出了小队,想看看这处遗迹是否与 “域外星轨” 有关。
苏御第一次关注这则传说,是因为林晚晴带来的符号拓本。在 “域外科技研究院” 的灯光下,他将拓本与机械族的螺旋符号并置,发现离尘阁的符号虽然形似,却在转角处多了微小的圆弧 —— 这正是 “共生本源” 法则中 “刚柔相济” 的体现。“机械族的符号是冰冷的逻辑,而这些符号带着生命的温度。” 苏御的指尖划过拓本上的圆弧,“离尘阁或许找到了与域外文明和谐共处的方法。”
探险队带回的另一件物品,让他下定决心探索。那是一块从黑风渊捡到的青金色晶体,晶体内部封存着一缕能量流,流动的轨迹与海眼的 “共生阵” 有七成吻合。林晚晴的检测显示,晶体的形成年代距今约三百年,恰好是离尘阁失踪的时间;更奇特的是,晶体能吸收机械族的残余能量,并将其转化为温和的生命能量 —— 这与苏御突破后的 “共生本源” 法则不谋而合。
“这不是普通的遗迹,可能是离尘阁留下的‘能量转化装置’。” 苏御在 “双界防御中枢” 的会议上,将晶体放在沙盘中央,“如果传言属实,黑风渊里或许藏着能彻底净化金属孢子的方法,甚至能找到对抗域外势力的终极答案。” 他的提议得到了盟友们的支持,雷蒙德的圣光骑士团熟悉星轨知识,主动请缨加入;千岛晴的潮汐技师擅长破解水脉机关,能应对深渊可能的水文陷阱;莫卡的丛林圣使则能与发光藤蔓沟通,提供安全指引。
探索团队的组建兼顾了各方专长。苏御亲自带队,核心成员包括:精通机关术的陈潮汐,负责破解遗迹的防御装置;擅长能量感知的林晚晴,解析晶体与符号的奥秘;熟悉西域地形的阿古拉,带领蛮族勇士开辟道路;还有雷蒙德的圣光骑士、千岛晴的潮汐技师、莫卡的丛林圣使各十人,组成三十人的精锐小队。出发前,苏御特别强调:“我们不是寻宝,是寻找文明共生的智慧。若遇危险,优先保护遗迹,而非争夺宝物。”
前往黑风渊的路途充满艰险。从长安到西域的三千里路程,要穿越黄沙漫天的 “流沙河”、冰雪覆盖的 “断云岭”、毒虫遍布的 “迷雾谷”。在流沙河,黑风国的骆驼商队提供了 “避沙珠”,让小队免受流沙吞噬;在断云岭,圣光骑士的 “圣光盾” 融化了积雪,开辟出安全通道;在迷雾谷,莫卡的丛林圣使召唤飞鸟引路,避开了毒虫的巢穴。阿古拉的蛮族向导则用 “风掠草原” 式探查路况,多次提前预警了塌方与雪崩。
抵达黑风渊边缘时,他们发现这里已聚集了上百支探险队。中原的夺宝楼与蛮族的寻宝队为争夺最佳入口,正剑拔弩张;探海帮的弟子试图从深渊西侧的瀑布潜入,却被水流中的能量场弹回;圣光骑士团的先遣队在研究石壁上的符号,试图破解进入遗迹的密码。苏御的小队没有参与争夺,而是在阿古拉的带领下,找到一处被忽略的山缝 —— 牧民传说中 “泉水流出的地方”。
山缝内部别有洞天。狭窄的通道尽头,是个直径十丈的溶洞,洞顶垂下的钟乳石散发着青金色的光,与传说中描述的一致。溶洞中央有处泉眼,泉水汩汩涌出,水面漂浮着发光的浮萍,正是牧民口中的 “治愈泉”。林晚晴采集泉水样本检测,发现其中含有高浓度的生命能量,与暗星岛的吞噬藤能量同源,但更温和纯净 —— 那位失明老阿妈的传说,或许并非虚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