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南海岛的晨雾还未散去,苏御已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铺开调查图谱。海眼核心碎片被玄冰髓托架固定在中央,淡紫色的光带顺着碎片纹路流淌,在帐篷顶部投射出神秘信函的虚影 —— 这是调查的关键:通过碎片与信函的能量共鸣,逆向追溯信函的起源。
“羊皮纸的纤维里藏着线索。” 苏御用海源晶液体浸湿信函拓片,在放大镜下,纸页边缘的珊瑚碎屑渐渐显露出细微的印记,“这不是普通珊瑚,是只生长在海眼岩壁的‘共生珊瑚’—— 只有在双界能量交汇的地方才能存活。” 他让海岛部落的使者辨认印记,使者突然惊呼起来,这与部落传说中 “海眼守护者” 佩戴的珊瑚饰品完全一致。
调查的第一步是追溯信函的材质来源。苏御带着海眼核心碎片,跟随使者前往海岛的珊瑚礁保护区。那里的珊瑚在海源晶的滋养下,呈现出与信函相同的淡紫色,礁石表面的能量轨迹,与碎片投射的光带形成完美的闭环。“看这些珊瑚虫的排列。” 苏御用指尖轻点礁石,珊瑚虫突然收缩,显露出下面的刻痕 —— 竟是通玄派的上古文字,与信函底层的笔迹如出一辙。
海岛长老的出现解开了材质之谜。他捧着个世代相传的珊瑚盒,盒内的羊皮纸与神秘信函的质地完全相同:“这是通玄派留给我们的‘海语纸’,用共生珊瑚的纤维混合海源晶汁液制成,能记录能量波动。” 他展示盒底的印记,通玄派的 “归墟” 二字旁,刻着海岛部落的鱼形图腾,“我们的祖先曾是通玄派的航海向导,负责记录海洋的能量轨迹。”
信函字迹的调查在部落的祭坛展开。苏御将海眼核心碎片放在祭坛中央,信函虚影在碎片光带中缓缓旋转。通玄派的上古文字在旋转中分解,化作无数细小的能量粒子,每个粒子都对应着不同的海域坐标;海岛的象形符号则在粒子中凝聚,形成具体的航海日志片段 ——“月满潮涨时,海眼现于东经三刻”“海源晶需与陆脉玄冰髓共生,方可稳定能量”。
“这些不是凭空书写的,是能量自然形成的记录。” 苏御盯着旋转的虚影,粒子在某个坐标处突然停顿,那里的能量波动与归一阁的 “归一” 标记完全吻合,“归一阁的人确实来过海岛,他们强行提取了祭坛的能量记录,却因不懂共生珊瑚的特性,只能在信函外层覆盖自己的标记。” 他让影阁先生记录下所有坐标,其中七个与海眼岩壁的标记位置完全对应。
调查的突破口出现在部落的藏经洞。海岛长老取出块玄冰髓石板,上面刻着部落历代的航海图,其中幅残缺的古图,边缘的破损处与神秘信函的羊皮纸纤维完全匹配。“这是五十年前突然失踪的‘海眼图’,当时负责保管的祭司说,有个戴斗笠的陌生人曾借阅过。” 长老指着图中被刻意涂抹的区域,那里恰好是海眼的具体位置,“看来信函是用撕下的图页制成的。”
戴斗笠陌生人的线索让调查转向海岛的老渔民。七十岁的老舵手回忆起五十年前的情景:那人的斗笠下露出半截玄冰髓玉佩,说话时总用手指敲击船舷,节奏与通玄派的 “潮汐诀” 完全一致;他借阅海眼图时,曾不小心掉落块令牌,上面的 “归一” 标记旁,刻着个极小的 “玄” 字 —— 这与玄机子后人的标记特征完全吻合。
“是玄机子的直系传人。” 苏御将令牌特征与归一阁卷宗对比,玄冰髓玉佩、“玄” 字标记、对通玄派的熟悉程度,都指向同一个人,“他不仅想独占海眼能量,还试图篡改通玄派的传承 —— 信函外层的‘归一’标记,其实是用邪术扭曲的通玄派符文。” 他让老舵手模仿当年的敲击节奏,海眼核心碎片突然亮起,显露出被篡改前的符文原貌。
为验证推测,苏御在祭坛进行能量模拟。他让海岛弟子用 “潮汐诀” 催动海源晶,自己则以 “共生剑意” 引导能量,在空气中重现当年的场景:玄机子后人借阅海眼图时,偷偷用寄生术污染了图页;海岛祭司发现后,用部落秘术将海眼坐标转移到安全的珊瑚礁,再将图页撕下制成信函,投入大海等待有缘人 —— 这就是信函为何混合多种文明痕迹的真相。
调查的第五日,海眼核心碎片在月光下发生异动。碎片投射的信函虚影中,归一阁标记的位置突然裂开,显露出被掩盖的第三层内容:幅完整的海眼能量控制图,标注着需要陆脉光带与海洋能量的七个对接点,每个对接点旁,都刻着通玄派与海岛部落的联合印记。“这才是信函最关键的线索。” 苏御将对接点坐标抄录在调查图谱上,它们与之前记录的海域坐标完全对应。
寻找对接点的线索让调查延伸至海岛的能量泉。那里的泉水在海源晶的作用下,能显露出接触者的能量轨迹。苏御将信函拓片浸入泉水,水面立刻浮现出通玄派弟子的虚影 —— 他们正将玄冰髓矿石嵌入海眼岩壁,海岛部落的人则在周围布置海源晶阵,两者的能量在对接点形成完美的循环。“这就是通玄派未完成的计划。” 他望着虚影中消失的第七个对接点,“他们还差最后一步就成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