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冰湖大捷的喜讯宛如展翅的信鸽,传至流民营地时,正值一场纷纷扬扬的小雪。那雪花恰似细碎的棉絮,被寒风轻柔地洒落在流民们的肩头。然而,此刻却无人在意这雪花的存在,众人皆如潮水般聚集于营门口,翘首以盼,满心期待地迎接凯旋归来的将士们。当看到五百匹战马驮着沉甸甸的辎重,浩浩荡荡地自远方缓缓而来时,整个营地仿若沸腾的开水锅,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孩子们手持色彩斑斓的小旗子,如同欢快的小鸟般雀跃地环绕在战马周围奔跑嬉戏,他们纯真的笑声在雪地上空回荡。而老人们则激动得热泪盈眶,那饱经风霜的脸庞上,嘴唇颤抖着,口中念念有词:“老天有眼啊!咱们终于盼来了胜利!” 他们的眼神中满是希望与感激,仿佛在这漫长的苦难岁月中,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
苏晚静静地伫立在营门口,美眸凝望着楚宴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最前端。他身着玄色劲装,那挺拔的身姿在雪花的映衬下,更显英姿飒爽。虽沾满了点点雪粒,却依旧如松柏般傲然挺立,散发着一种不屈的威严。她疾步上前,将一条温热的布巾递予他,轻声问道,声音中满是关切:“辛苦了,可有受伤?” 楚宴接过布巾,轻轻擦拭去脸上的雪花,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安慰的笑容,摇了摇头:“无妨,不过是些许小擦伤,不足挂齿。此次能够全歼北狄小队,多亏霍奔、阿苦他们以及众兄弟们的英勇无畏。” 他说着,指了指身后的战马与物资,眼神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我们缴获了五百匹战马,还有大量火油和兵器,北伐的物资又得以充实不少。这些都是将士们用鲜血和勇气换来的。”
苏晚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士兵们正忙碌地将物资卸下,流民们也纷纷主动上前帮忙。有人熟练地牵马前往牧场,有人小心翼翼地搬运火油至仓库,还有人细心地协助受伤的士兵包扎伤口,整个营地呈现出一派繁忙而热闹的景象,仿佛是一个有序运转的大机器。然而,她敏锐地注意到,不少士兵的脸色显得苍白如纸,嘴唇也隐隐泛着青紫——他们刚在冰湖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持续了一个时辰,又马不停蹄地赶了两个时辰的路,必定又冷又饿,身心俱疲。
“楚宴,我有个想法。” 苏晚拉了拉楚宴的袖子,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咱们在从流民营通往边关的粮道沿线搭建粥棚吧!百里连棚,让过往的士兵、流民,以及押粮的队伍,都能喝上一碗热粥,暖暖身子。这样既能补充体力,也能让大家感受到我们的用心,凝聚人心。在这寒冷的冬日里,一碗热粥或许能给他们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力量。”
楚宴闻言眼睛一亮,如同夜空中突然绽放的烟火:“这个主意极好!如今天气如此寒冷,一碗热粥胜过千言万语。而且百里连棚,也能彰显我北疆的实力,让北狄人知晓,我们不仅有能征善战的士兵,还有团结一心的百姓。这是我们北疆的温暖防线,是敌人的铁蹄无法践踏的。”
二人即刻召集魏小六、叶红鸾、沈医女等人,在一处温暖的营帐中,围坐在一起,商讨搭建粥棚的具体事宜。魏小六负责统计粮食和厨具,他皱着眉头,认真地翻看着账本,说道:“流民营的粮库现今储备充足,日产千石的粮食足以支撑粥棚的消耗。但我们也要合理分配,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叶红鸾则拍着胸脯,自信满满地表示:“我会带领护卫队,负责选址和搭建粥棚。粮道沿线每隔十里选择一个平坦之地,用木杆和帆布搭建简易棚子,既能遮雪又能挡风。我们要让每一个粥棚都成为过往之人的温暖港湾。” 沈医女则微微点头,轻声说道:“我会负责在粥中加入驱寒的草药,比如生姜、葱白。这些草药不仅能驱寒,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让热粥不仅能饱腹,还能预防风寒,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流民们听闻要搭建粥棚,纷纷踊跃报名帮忙,那热情如同燃烧的火焰。张老汉带领十几个擅长木工的流民,他们挥舞着斧头,砍伐木材,精心制作煮粥用的大铁锅支架。木材在他们手中逐渐变成坚固的支架,仿佛是为热粥搭建的温暖摇篮。王大娘则率领缝纫坊的妇人们,她们坐在一起,飞针走线,缝制厚实的棉帘。一针一线中,饱含着她们对过往之人的关怀与温暖。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像一群活泼的小松鼠,跟着阿苦去山里捡柴火。他们小小的身影在树林中穿梭,将一根根柴火堆放在粥棚附近,确保煮粥时有充足的燃料,那堆柴火仿佛是温暖的希望之堆。
搭建粥棚的第一天,苏晚亲自前往离流民营最近的第一个粥棚。棚子已然搭建完成,木架上悬挂着厚实的帆布,在寒风中轻轻摇曳,门口挂着棉帘,仿佛是为粥棚穿上了一件温暖的棉衣。棚内摆放着三口大铁锅,每口锅都有半人高,宛如三个巨大的温暖源泉,足以煮出供两百人食用的粥。流民们正将粮食倒入铁锅中——有新产的糙米,那糙米散发着质朴的香气;有先前储存的小米,金黄的小米如同珍贵的宝藏;还有一些红豆和红枣,为粥增添了一抹甜蜜的色彩。煮出的粥香气四溢,且富含营养,仿佛是大自然赋予的温暖馈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