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不催婚”公约

沪上秋意浓,老友立约不催婚

桂花的甜香还萦绕在包间角落,陆奶奶将那本写满带孙指南的笔记本轻轻合上,指尖在封面摩挲片刻,抬眼时眼底带着几分郑重:“带孙的事咱们聊得透彻了,可还有件心头事,得跟大家伙儿好好说道说道——就是咱们这群老家伙,怎么管住自己的嘴,别再给孩子们催婚添堵。”

这话刚落,张叔就放下茶杯,重重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前阵子我孙女回来,我就问了句‘啥时候带对象回家’,孩子当场就变脸了,饭都没吃几口就走了。后来我儿子跟我说,孩子在纽约工作压力大,谈恋爱的事不想被人催,我这才知道自己说错话了。”

李阿姨也跟着点头,手里捏着块未吃完的核桃糕:“我家小子三十了,每次家庭聚会,亲戚们都围着他问婚期,我嘴上说着‘顺其自然’,心里却总忍不住着急。上次他跟我说‘妈,您别催了,我想找个合心意的,不是为了结婚而结婚’,我夜里翻来覆去想,孩子说得对,咱们当年结婚早,可现在不一样了。”

王伯伯推了推老花镜,语气温和却坚定:“咱们这批人都是高素质的,当年援疆时讲究实事求是,现在对待孩子们的婚姻,也得讲与时俱进。催婚这事,看似是关心,实则是给孩子添负担。我提议,咱们今天就像定带孙指南一样,也立个‘不催婚公约’,往后大家伙儿互相监督,谁也别再犯老毛病。”

“这个提议好!”陆奶奶立刻响应,转头看向一旁记录的桂姨,“桂姨,麻烦你再腾几页纸,咱们把想到的都记下来,回头整理成个手册,大家都能照着做。”

桂姨连忙点头,翻开笔记本新的一页,钢笔尖在纸上悬着,等着众人开口。

一、先剖己心:咱们为啥总忍不住催婚?

陆奶奶率先打开话匣子:“要想做到不催婚,得先弄明白咱们为啥总忍不住。我琢磨着,首先是‘经验主义’在作祟。咱们当年二十出头就结婚了,在兵团里,成家立业是天经地义的事,所以总觉得孩子们到了年纪就该结婚,不然就是‘不正常’。”

陈叔深有体会,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还有‘面子问题’!上次我老战友聚会,人家都抱着孙子孙女,就我家小子还没结婚,我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搭话。总觉得孩子不结婚,咱们当老人的在外面抬不起头。”

“这话说到我心坎里了!”张叔拍了下桌子,声音不自觉提高,“我邻居家的 granddaughter 比我家孙女小两岁,上个月刚订婚,她奶奶见着我就炫耀,我嘴上应着,心里却不是滋味,回来就忍不住给孙女发微信催婚,现在想想,真是没必要。”

王伯伯轻轻摇头,语气带着几分通透:“还有个原因,是咱们把自己的晚年寄托在孩子的婚姻上了。总觉得孩子结婚了,生个娃,咱们就能帮忙带,晚年就有依靠了。其实咱们自己的日子能过得精彩,何必把希望都压在孩子身上?”

李阿姨闻言,脸上露出释然的笑:“王伯伯这话点醒我了!我以前总想着,等儿子结婚了,我就帮他带娃,日子就有奔头了。可现在我每天跳广场舞、学书法,日子过得充实得很,也就不那么着急催儿子了。”

陆奶奶点头附和:“所以啊,要想不催婚,得先从咱们自己的思想转变开始。把‘孩子结婚是任务’变成‘孩子幸福才重要’,把‘别人的眼光很重要’变成‘孩子的感受才重要’,这样才能从根儿上管住自己的嘴。”

桂姨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抬头补充道:“前阵子我看新闻,说现在很多年轻人都选择晚婚,甚至不婚,不是不想结婚,是想找个能好好过日子的人。咱们得理解他们,不能用老眼光看新问题。”

二、立规矩:“三不三做”,把不催婚落到实处

“思想转变了,还得有具体的规矩。”陆奶奶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认真,“我琢磨着,咱们可以定个‘三不三做’的规矩,大家伙儿都照着做,互相监督。”

“啥叫‘三不三做’?陆奶奶你说说。”张叔凑过身子,眼里满是期待。

“‘三不’就是咱们不能做的事。”陆奶奶伸出三根手指,缓缓说道,“第一,不主动盘问。像‘有对象没?’‘啥时候结婚?’‘为啥还不生孩子?’这些话,坚决不能说,从咱们的口头禅里彻底删掉。”

陈叔立刻接话:“这个我能做到!上次我孙子跟我说,他讨厌别人问他对象的事,我当时就跟他保证,以后再也不问了。现在每次他来,我都跟他聊工作、聊他喜欢的篮球,孩子笑得可开心了。”

“第二,不比较施压。”陆奶奶继续说道,“别拿自家孩子跟别人比,比如‘你看那谁谁家的孩子,都生二胎了’‘你同学都结婚好几年了,你咋还没动静’,这些话最伤人,咱们坚决不能说。”

李阿姨想起自己的经历,脸上露出愧疚:“我以前就总拿儿子跟他表哥比,说他表哥结婚早,日子过得安稳。后来儿子跟我说‘妈,每个人的路不一样,你别总拿我跟别人比’,我听了心里难受得很,从那以后再也不拿他跟别人比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