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爷爷奶奶育儿经

沪上秋聚话隔代,援疆老友共研带孙经

桂花的甜香顺着窗棂溜进包间,与老同志们自带的新疆马奶酒余韵缠在一起。陆奶奶将二胡斜靠在椅背上,指尖还留着方才即兴演奏《赛马》的余温,桂姨正给她续上温热的菊花茶,瓷杯碰撞声清脆悦耳。"上次说研新那孩子在实验室突破了,现在还忙着?"坐在对面的张叔捻着胡须笑问,他当年和陆奶奶同批进疆,如今头发虽白得彻底,嗓门依旧洪亮。

陆奶奶指尖摩挲着杯沿,眼底漾着笑意:"可不是,前儿视频说新材料能抗住千度高温,跟一诺聊起来,姑娘在纽约搞的量子通讯也沾着边。"她顿了顿补充道,"俩孩子自有打算,咱们当老人的,不催婚不添乱就是最好的支持。"

这话正合了众人心意。李阿姨放下手中的葡萄干,这是她女儿从乌鲁木齐寄来的,颗粒饱满如紫珠:"我家小子三十了,前阵带女朋友回家,我一句催婚的话没说,反倒给姑娘包了个见面红包。现在的年轻人压力大,顺其自然比啥都强。"

"还是咱们这批人通透。"王伯伯推了推老花镜,他退休前是中学语文老师,说话总带着书卷气,"不过话说回来,不催婚不代表啥也不管。你看老陈,天天围着三岁的小孙子转,昨天还跟我念叨,说现在带娃跟咱们当年在新疆带娃完全是两码事。"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陈叔身上。陈叔苦笑着摆手:"可不是嘛!当年在兵团,孩子往土炕上一放,撒把红枣就能自己玩半天。现在的娃,要补钙要早教,连辅食都得精确到克,我这老骨头都快跟不上了。"

陆奶奶闻言轻笑,将二胡往旁边挪了挪,身体微微前倾:"陈叔这话说到点子上了。咱们都是高素质的人,带孙子也得讲科学、讲方法。不如今天就凑一块儿,好好琢磨个带孙指南出来,分0-3岁和3-6岁两阶段,往后谁遇到问题都能照着参考。"

"这个主意好!"众人异口同声地应和。桂姨见状赶紧拿出随身带的笔记本和钢笔,翻开新的一页:"陆奶奶,我来记着,你们尽管说。"

一、0-3岁:筑牢成长根基,回应性照护是核心

陆奶奶率先开口:"我当年教音乐,最懂启蒙的重要性。国家卫健委有个《婴幼儿早期发展服务指南》,说0-3岁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80%的大脑发育都在这时候完成 。咱们带这么小的娃,首先得抓住这个关键期。"

张叔立刻接话:"那具体该怎么做?我家 granddaughter 刚满半岁,天天除了吃就是睡,我都不知道该跟她互动啥。"

"这就要说'回应性照护'了。"陆奶奶语速放缓,尽量讲得通俗,"就是娃有啥反应,咱们都得及时回应。比如她哭了,不是立马抱起来哄,先看看是饿了还是尿了;她笑了,咱们就得跟着笑,跟她说话,哪怕是咿咿呀呀的回应也行 。这样能帮娃建立安全感,以后性格才开朗。"

桂姨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抬头补充道:"前阵子我看育儿科普,说回应性照护能刺激娃的神经元发育,就跟咱们当年在新疆种庄稼似的,得及时浇水施肥才行。"

李阿姨有经验,接过话头:"我外孙女一岁多的时候,最喜欢扔玩具,我捡起来她再扔,一开始我还嫌烦。后来才知道,这是她在探索因果关系呢。每次她扔,我都笑着捡起来递给她,还说'宝宝扔得真准',现在这孩子可机灵了。"

"李阿姨这做法就对了。"陆奶奶点头赞许,"除了回应,还得给娃创造早期学习机会。不用买那些贵的玩具,家里的安全小物件就行。比如给六七个月的娃个干净的木勺子,让她抓握,练精细动作;一岁多的娃,就用积木教她搭高低,培养认知能力 。"

陈叔突然想起件事:"对了,我儿子不让我给孙子看手机,说对眼睛不好。但有时候我忙不过来,想让手机哄他一会儿都不行,这可咋整?"

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心事。王伯伯扶了扶眼镜,语气肯定:"国家卫健委明确说了,0-3岁的娃不能接触任何视屏类产品,手机、电视都不行 。咱们再忙也不能图省事,实在腾不开手,就把娃放在安全的爬行垫上,给些摇铃、布书,让他自己探索,咱们时不时看一眼就行。"

"说到爬行垫,安全问题可得注意。"陆奶奶强调道,"娃会爬会走以后,家里的桌角、插座都得做好防护。我邻居家的娃就因为没装防撞条,磕破了额头,多让人心疼。"

关于喂养,李阿姨分享了自己的困惑:"现在都说辅食要无盐无糖,可我外孙女不爱吃,我女儿就说我做得不好。当年咱们在新疆,娃能吃上白面馒头就不错了,哪有这些讲究?"

"这就是代际观念差异了。"王伯伯解释道,"现在科学喂养说一岁以内辅食不加盐,一岁以后也得少加,这样能保护娃的肾脏。你可以给辅食加点天然的味道,比如胡萝卜泥、南瓜泥,既有营养又好吃。要是实在不会做,上海现在社区有育儿培训,专门教祖辈做辅食,咱们都能去学 。"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