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悬在半空与落地生根

初秋的风裹着梧桐叶的气息扑在脸上,何静走在回家的路上,脚下的柏油路还留着正午阳光的余温,踩上去软乎乎的,像踩在晒透的棉被上。她刚把师兄师姐们送到公交站,手里还捏着没喝完的半瓶橙汁,瓶身凝着的水珠顺着指缝往下滑,在手腕上洇出一小片凉。

抬眼时,目光忽然被斜对面的写字楼勾住——二十几层的玻璃幕墙亮得晃眼,几抹橘色身影正悬在半空中,像被风吹得摇晃的橘子灯。细细看去,才发现是清洗外墙的工人,腰间拴着粗绳,手里握着长杆刷子,正一点点擦拭着玻璃上的灰渍。绳子绷得笔直,随着他们的动作轻轻晃,何静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下意识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指尖因为用力而泛白。

“这得多危险啊。”她小声呢喃,脚步不自觉停在路边。工人的身影在高空显得格外小,像是贴在玻璃上的贴纸,风一吹,连带着安全绳都在晃。她盯着那几根绳子,脑子里忍不住想:要是安保绳没系紧,要是挂钩松了,要是……光是想想,后背就冒起一层冷汗。

阳光从玻璃幕墙上反射过来,刺得她眯起眼,橘色工装在强光下格外醒目,像黑暗里的一点火星。何静看着他们从二十楼往下挪,刷子划过玻璃,留下一道道水痕,很快又被风吹干。她想起小时候在老家,看见邻居家的叔叔爬树摘枣,也是这样拴着绳子,那时觉得厉害,现在再看,只觉得心里发紧——哪有什么厉害,不过是为了生活,把自己挂在半空中罢了。

风卷着一片梧桐叶落在她脚边,叶边已经泛黄,像被揉皱的信纸。何静弯腰捡起叶子,指尖抚过叶脉上的纹路,忽然觉得,那些悬在高空的工人,多像现在的自己啊。不上不下,悬在人生的半空中,脚下是望不见底的路,手里攥着的“安全绳”,不过是那间小小的线上打金铺,是那些零散的订单,是今天师兄师姐们聊起的新点子。

她想起考研的那两年。第一次考985院校,成绩出来时,比分数线差两分,她坐在出租屋里,对着电脑屏幕哭了整整一夜,眼泪砸在键盘上,把“差2分”那行字晕得模糊。当时她想,没关系,再努力一年,再卷一点,肯定能上岸。

第二年,她把出租屋的桌子搬到窗边,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背专业书,晚上学到凌晨一点,咖啡喝了一罐又一罐,笔记写满了三个厚厚的本子。走出考场那天,阳光正好,她觉得每道题都答得完美,专业知识比去年精进了不知多少,甚至能清晰地想起每个知识点在书本的第几页。她笑着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今年肯定能行”。

可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她愣住了——比第一年还低了十几分。她坐在椅子上,盯着屏幕上的分数,半天没回过神,连眼泪都流不出来,只觉得荒唐。就像精心打磨了半年的银镯,最后却在淬火时裂了道缝,所有的努力,都成了笑话。

“也许命里就没有功名利禄吧。”何静自嘲地笑了笑,把梧桐叶夹进笔记本里。后来她又考了公考编,一考就是十几年。有次笔试考了第一,面试时穿着新买的西装,紧张得声音都在抖,结果还是被刷了。面试官说“你很优秀,但我们需要更有经验的”,她走出考场,看着外面的太阳,忽然就累了。

她想起小时候,老师问大家长大了想做什么,她站起来说“想当工程师”,那时的眼睛亮得像星星。可现在,工程师没当成,考研考公都没成,最后成了个线上打金的,每天对着银片铜丝敲敲打打,连老同学都不敢联系。

走在上海的街头,梧桐树枝桠交错,把阳光剪成碎片,落在地上,像撒了一地的金箔。这是她土生土长的城市,从小在弄堂里长大,看着高楼一栋栋盖起来,看着地铁线路一条条铺开来,可她却觉得自己像个外人,在这大一线城市里,活得落魄又孤独。

多少年没联系老同学了?何静掰着手指算,好像从考研失败那年起,就渐渐断了联系。以前的同学群,她早就设了免打扰,偶尔点进去看看,有人晒出国旅游的照片,有人晒升职加薪的喜讯,有人晒结婚生子的幸福,只有她,像被时光遗忘在角落里,什么都没有。

她想起金一诺,高中时最好的朋友,现在在纽约,朋友圈里全是曼哈顿的夜景,是博物馆的展览,是和同事们的聚餐。上次金一诺给她发消息,问她最近怎么样,她犹豫了半天,只回了句“挺好的,还在做手工”,就再也没敢多说。她怕金一诺问起考研考公的事,怕自己说出口的落魄,会辜负了当年两人一起许下的“要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的约定。

风又吹来了,带着一丝凉意,何静裹紧了米色针织开衫。路边的奶茶店飘出甜腻的香气,一对情侣手牵着手走过去,女孩笑着指着橱窗里的玩偶,男孩宠溺地揉了揉她的头发。何静看着他们的背影,心里忽然有点空,像被掏走了什么。

这些年,她总是一个人。一个人租房,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守着线上店,一个人处理客户的投诉,一个人在深夜里对着熔金炉发呆。她习惯了孤独,习惯了自己扛着所有事,可今天和打金的兄弟姐妹聚餐,那种久违的热闹,那种有人倾听、有人共鸣的温暖,却像一束光,照进了她紧闭的心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