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耀人生:在自由与自主里,活成自己的光
柘城培育钻石产业园的清晨,第一缕阳光刚爬上“一力轻选”的招牌,周深就抱着一个木盒站在车间门口——里面是给爷爷定制的麦穗铣刀,手柄上雕着小小的木凳图案,刻着“爷爷的凳,孙子的刀”,刀身的金黄麦穗在光下闪着暖光。他指尖摩挲着刀柄,想起爷爷收到铣刀时的样子,眼眶忍不住发热。
“周深哥,守白老师他们来了!”童欣举着对讲机跑过来,身后跟着守白和闺蜜团,手里拎着“非遗小课堂”的教具箱,“上海非遗展的获奖证书也到了,‘四季艺术非遗工具’拿了金奖!”
周深赶紧把木盒收进怀里,迎上去,刚要说话,就看见守白手里拿着一张照片——照片里,安徽剪纸艺人李姐带着徒弟们,用夏款荷瓣剪刀剪“二十四节气”,徒弟们的脸上满是认真的笑。“周深,你看,李姐说这是‘剪刀自由’,不用再担心剪坏纸,想剪啥就剪啥——这就是咱们要的‘钻石自由’,不止是买得起,更是用得爽,能主导自己的手艺!”
一、周深:给爷爷的“匠心自由”,让热爱不被时光打败
上午九点,周深带着麦穗铣刀,回了乡下老家。爷爷周建国正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摩挲着那把用了三十年的普通刻刀,刀身已经磨得发亮,刀刃也钝了。看到周深,爷爷赶紧站起来,手里还攥着刻刀:“小深,你咋回来了?工厂不忙吗?”
周深蹲下来,把木盒递过去:“爷爷,给您做的铣刀,您试试,能不能再雕个小木凳。”
爷爷打开木盒,看到麦穗铣刀的瞬间,手都在抖——金黄的刀身,雕着小木凳的手柄,刻着“爷爷的凳,孙子的刀”,眼泪一下子掉在刀身上。“这……这是给我的?”
“嗯,专门给您做的。”周深握着爷爷的手,帮他拿起铣刀,对准一块松木,“这刀头是培育钻石,硬度10级,不用使劲,顺着木纹推就行,我帮您扶着。”
爷爷的手还是有点抖,周深却没催,只是轻声说:“爷爷,您以前教我雕木凳时说‘慢工出细活’,咱们不急。”
松木上慢慢显现出小木凳的轮廓,虽然不如以前精致,却比爷爷想象中好太多。当最后一刀雕完,爷爷放下铣刀,抹了把眼泪:“多少年了,我以为再也雕不了了……这刀,比我年轻时用的任何一把都好,不费劲,还能雕出形状——小深,这就是你说的‘钻石自由’吧?不用怕手抖,不用怕刀钝,想雕啥就雕啥。”
周深点头,心里暖暖的——他以前觉得“钻石自由”是买得起大钻石,现在才懂,对爷爷来说,“钻石自由”是能重新拿起刻刀,能雕自己喜欢的小木凳,是热爱不被时光打败,是“我的手艺我做主”。
“爷爷,以后我再给您做套‘木作专用款’,刀头更薄,能雕细花纹。”周深帮爷爷擦干净铣刀,“您想雕啥就雕啥,我帮您卖,让大家都看看爷爷的手艺。”
爷爷笑着点头,拿起铣刀又雕了起来,阳光洒在他的脸上,像回到了几十年前,他教周深雕木凳的样子。周深看着爷爷的背影,忽然明白,“钻石自由”不是奢侈品,是让每个人都能靠一把好工具,守住自己的热爱,主导自己的人生——爷爷的“木作自由”,老周的“竹编自由”,李姐的“剪纸自由”,都是最珍贵的“钻石自由”。
二、守白:非遗小课堂的“创作自由”,让每个人都能当自己的艺术家
上午十点,“非遗小课堂”在柘城社区活动室开课了。守白穿着米白色围裙,手里举着春款藤蔓刻刀,对着围坐的老人和孩子说:“今天咱们不用怕雕坏,不用怕剪错,这把刀够锋利,这把剪刀够顺手,想雕啥就雕啥,想剪啥就剪啥——这就是‘钻石自由’,能主导自己的创作,能当自己的艺术家!”
72岁的张奶奶,以前总说“老了,手笨了,学不会”,现在拿着春款刻刀,在木片上慢慢雕着小花,守白蹲在她身边,轻声指导:“张奶奶,您雕得真好,这花瓣的弧度比我雕的还好看——不用怕不对称,自己喜欢就好,这是您的作品,您说了算!”
张奶奶笑着说:“以前总觉得做手工得按规矩来,现在才知道,想咋雕就咋雕,这才叫舒服——这就是‘我的创作我做主’吧?”
“对!”守白点头,指着旁边的小女孩朵朵,“朵朵用迷你钻石剪刀剪小花,想剪圆的就剪圆的,想剪方的就剪方的,不用听别人的,自己喜欢就好——这就是‘钻石自由’,能主导自己的创作,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惊鸿则在教孩子们用夏款荷瓣剪刀剪窗花,一个小男孩剪了个歪歪扭扭的太阳,沮丧地说:“学姐,我剪得不好看……”
惊鸿笑着说:“这才好看!你的太阳有八个角,别人的都是六个角,这是你的专属太阳,比谁的都特别——‘钻石自由’就是不用跟别人一样,想剪啥就剪啥,你的作品,你做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