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炮顺着本源珠指引的方向往药道集散市走时,验药箱里的《药市诚信交易录》正随着步伐轻晃。封面是用多层牛皮纸裱糊的,上面盖着数十个药商的红泥印章,内页记录着历代药市的诚信故事:清末药商 “退千金保药真” 的账簿、民国 “假一赔十” 的手写告示、1980 年诚信商户的合影…… 每个故事旁都标注着 “事件经过”“商户信条”“市场影响”,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 “药市公约”,上面用毛笔写着 “以真换信,以信换心,以心换存”,字迹因常年翻阅已有些磨损,此刻在集散市的药材味里泛着踏实的光。
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本源珠正与一块刻着 “诚信” 二字的老药秤共鸣,秤砣上缠着圈红绳,是诚信商户的标志,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甲上的水脉纹漫出赭石色的雾,混着远处传来的叫卖声 —— 那是吆喝着 “便宜好药” 的欺诈声。两人刚穿过刻着 “童叟无欺” 的牌坊,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攥紧拳头:原本井然有序的药材市场,如今被假药摊占据,摊贩用 “淀粉冒充川贝”“桔梗冒充人参”,一个穿花衬衫的老板正给 “野山参” 喷增粗剂,旁边的 “诚信经营示范户” 牌匾被扔在臭水沟里,而角落里的 “公平秤处”(市场监督用的标准秤)被改成了 “造假工具出租点”,墙上挂着的 “假药举报奖励办法” 被换成了 “如何以次充好” 的教程,秤台旁的 “诚信红黑榜”(表扬诚信户、曝光欺诈者)被涂改成 “赚钱排行榜”,榜下的垃圾桶里塞满了被投诉的假药,桶沿还挂着半截 “假鹿茸”。
“爷爷你看,他们把正经市场变成骗子窝了!” 小家伙指着最扎眼的 “特价药材区”,麻袋上印着 “正宗道地药材”,里面的枸杞却是用硫磺熏过的,颜色艳得发假,一个老婆婆买了 “冬虫夏草”(实为面粉捏制),发现上当后哭着要退货,却被摊贩推搡:“买定离手,概不退换!” 集散市中央的 “药材检测点”(免费为买家检测药材真假的地方)被改成了 “假药包装店”,里面有各种 “道地药材防伪标签”(5 元一套),原本放检测仪器的地方摆着 “造假秘籍”,封面上写着 “教你一月成为‘药材大亨’”,检测员的白大褂被改成了 “托儿” 的工作服,他们假装买药误导路人:“这家的‘阿胶’可真便宜,我买十盒!” 更刺眼的是市场入口的横幅:“低价就是王道 —— 管它真假,便宜就好,不买吃亏”。
黄三炮走到被遗弃的老药摊前,伸手抚摸摊面的木纹 —— 上面还留着 “每味药材明码标价” 的刻痕,是老摊主李伯的笔迹,摊角的小黑板写着 “假一赔百”,粉笔字已被雨水泡得模糊。他从验药箱取出些诚信信物:一本 “诚信账本”(记着 “1998 年,误将次品当归卖出,追回 32 位买家退款”)、一把 “良心药刀”(只给足秤药材削皮,刻着 “少一钱赔十两”)、一包 “错发药材的退回记录”(附买家感谢信,“商家主动补寄正品,值得信赖”),往空地上一摆:“这叫‘交易本心’,” 他举起诚信账本,里面的退赔记录密密麻麻,“老祖宗做药材生意,讲究的是‘睡后不慌’,卖真药才睡得踏实,哪能靠骗人生存?” 说话间他已翻开《药市诚信交易录》:“你看这记载‘民国药商张万和,发现店员卖了假药,关门三天追回所有药材,当众销毁’,那些搞欺诈的哪懂这诚信里的长久生意经?”
市场管理主任贾伯叼着烟走来,手里拿着个计算器,正核对着 “本月摊位费收入”(欺诈摊缴费多,占据好位置)。他踢了踢旁边的老药秤:“黄师傅别抱着破秤杆当宝贝了,现在谁还信‘诚信’那套?我这管理方式,能让市场‘热闹’,你看这人流,比你守着几个老顽固强百倍!” 他指了指电子屏上的 “摊位出租率”,“看见没?99% 的摊位都租出去了,下个月还要涨摊位费,够你收十年真药材!”
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往 “造假工具出租点” 的增粗剂前一放。老鳖对着增粗剂喷出股清水,瓶身标签上的 “营养剂” 字样立刻晕开,露出下面的 “工业增塑剂” 字样,旁边的 “假鹿茸” 被水淋湿,外层的胶状物融化,露出里面的塑料支架,“这是害人的东西!” 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镜头里拍到摊贩给 “燕窝” 刷胶增重,“爷爷说真交易得卖真药,像这样 ——” 他拿起黄三炮的良心药刀,展示着 “少一钱赔十两” 的刻字,引来几个老诚信商户的哽咽。
新出现的老药商李伯推着辆旧药车走来,车上的药材都贴着 “产地、采收时间、检测报告”,药车把手上挂着块 “三代诚信” 的木牌。老人从车底摸出本 “验药手册”,里面是各种假药识别方法:“你看这硫磺枸杞,泡在水里会掉色,” 他指着手册里的对比图,“我爷爷 1950 年就在这摆摊,教我们‘宁肯少赚,不能亏心’,哪像现在这样睁眼说瞎话?” 他当场用老药秤称药,秤杆高高翘起:“看见没?老规矩‘秤头让三分’,给够秤还多给点,那些缺斤少两的哪懂这长久生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