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炮顺着药苗指引的方向往药道食疗坊走时,验药箱里的《节气食疗谱》正随着步伐轻晃。封面是用桑皮纸层层裱糊的,边角用蓝布包着,上面印着二十四节气的木刻图案,雨水节气旁画着煮荠菜蛋的场景,霜降节气边刻着熬羊肉汤的画面。最珍贵的是夹在书中的 “时令铜签”,签子分二十四支,每支对应一个节气,签头刻着当季食材,“清明” 签刻着艾草,“冬至” 签雕着萝卜,此刻在食疗坊的暖阳里泛着哑光。
孙子的酸枝木药箱里,本源珠正与半块惊蛰吃的梨干共鸣,箱侧老鳖把背甲贴在箱壁,甲上的水脉纹漫出淡绿色的雾,混着远处传来的爆米花机声 —— 那是网红小吃摊在做 “四季通用养生球”。两人刚跨过刻着 “顺时养生” 的石门槛,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发愣:原本按节气更换食谱的食疗坊,如今被挂满 “全年养生套餐” 的灯箱,柜台上摆着真空包装的 “腊八蒜薯片”“端午粽子糖”,而墙角的节气历(标注当季食疗方的木牌)被改成了电子屏,滚动播放着 “买一送一” 的广告,牌座的裂缝里卡着块发霉的重阳糕。
“爷爷你看,他们把节气吃的东西全弄混了!” 小家伙指着冷藏柜里的 “霜降雪糕”,包装上印着 “清热润燥”,可里面加的竟是反季草莓。食疗坊中央的 “时鲜台”(摆放当季食材的竹架)被换成了旋转展台,上面的 “立春汉堡” 夹着生菜和培根,旁边的说明写着 “咬春必备,全年供应”。更刺眼的是海报上的字:“打破节气限制,每天都是养生节 —— 网红配方,随时随地滋补”。
黄三炮走到被遗弃的节气历前,伸手抚摸木牌上的刻痕 ——“清明吃艾,端午吃蒜,重阳吃糕” 的字样已被刀刮得模糊,却仍能看出笔锋里的郑重。他从验药箱取出把带泥的荠菜,根部还缠着几棵蒲公英:“这是清明前的野菜,” 他往陶盆里倒了些井水,“得带露水采,开水焯过拌香油,能清肝火,哪能做成真空包装的零食?” 说话间他已生起小炭炉,铁锅里煎着刚磕的鸡蛋,蛋壳上还沾着新鲜的鸡粪,“你闻这焦香,混着荠菜的清苦,才是春天该有的味道,那些加了防腐剂的哪有这股子生机?”
食疗坊老板季伯穿着印满食材图案的卫衣走来,手里掂着包 “立秋奶茶粉”。他踹了踹旁边的石臼:“黄师傅别死脑筋了,现在谁还记着啥节气吃啥?我这‘四季养生包’按人群分类,熬夜党专用、减肥党特供,比你看日历做饭强多了。” 他指了指收银台的账单,“看见没?这月卖了三万包,够你采十年野菜!”
孙子突然把老鳖从药箱上抱下来,往 “端午辣条” 的货架前一放。老鳖似乎嫌辣椒太呛,猛地对着包装袋喷出股清水,透明袋上的 “传统工艺” 字样被冲掉,露出下面的 “保质期 18 个月”。“大家快看!” 小家伙举着摄像机绕场一周,“他们用过期食材冒充节气食品!爷爷说真食疗得按季节吃,像这样 ——” 他拿起黄三炮刚采的荠菜,往嘴里塞了一棵,虽嚼得满脸苦相,却让几个主妇停下了扫码的手。
新出现的老节气食疗师时伯背着个竹编菜篮走来,篮子里装着当季的香椿和春笋,用湿棉布盖着保湿。老人掀开棉布时,一股辛香混着泥土气涌出来:“当年我师父教我掌勺,第一桩事是记节气,他说‘天热吃凉,天寒吃热,违了时令,补药变毒药’。” 他从篮底摸出本油布包着的《月令》,翻到 “孟春之月” 那页,“这里写着‘食麦与羊’,哪有春天卖冬至饺子的道理?”
季伯被说急了,从仓库拖出箱 “智能节气机”,往里面倒了些粉末状的 “复合食材”:“看好了!这机器能模拟二十四节气温度,三分钟做出‘当季美食’,加了增味剂,春夏秋冬一个味,比你按日历采买强多了!” 他按下 “清明” 键,机器立刻吐出块绿色的饼干,“等会儿对比下,看你土法做的和我这‘科技节气食’有啥不一样!”
黄三炮没接话,从《节气食疗谱》里翻出张 “七十二候食表”,上面用朱砂标着 “雨水二候吃韭菜,谷雨三候吃香椿,白露一候吃龙眼”。他往陶罐里放了些刚挖的春笋,用竹刀切成滚刀块:“这叫‘油焖春笋’,” 他往锅里倒了勺菜籽油,“得选雨后三天的笋,壳带点紫,切的时候不能沾铁器,不然会涩,你那机器哪辨得清这讲究?” 说话间个戴草帽的老农凑过来说:“俺家地里的笋刚冒头,这时候吃最嫩,过了谷雨就老了。” 黄三炮递给他双竹筷:“来尝尝,这才是正经味道。”
时伯突然往 “应时石”(检验食材是否当季的奇石)上放了块反季草莓,石头立刻蒙上层白霜;再放上黄三炮炒的春笋,石面竟透出温润的绿光,还隐隐浮出 “春生” 二字。“瞧见没?” 老人用竹筷夹起块笋,“当季食材能让石头透气,反季的只会让它发潮,这可不是包装能糊弄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