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食堂那锅没有一滴板油的“香辣素杂碎”,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抽在王有福那张油光满面的胖脸上。
工人们吃得热火朝天、赞不绝口的场景,以及何雨柱沉稳应对的姿态,让他精心设计的刁难彻底落空。
何雨柱不仅化解了他的刁难,更在工人中赢得了更高的赞誉,这让他新官上任急于立威的算盘彻底落空。
回到他那间气派的“总务办公室”,王有福的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
他“砰”地一声关上门,抓起桌上的茶杯狠狠灌了一口,滚烫的茶水也浇不灭他心头的邪火。
“好个何雨柱!敬酒不吃吃罚酒!”他咬牙切齿,小眼睛里闪烁着算计的精光,“想靠手艺硬顶?行!我看你能硬顶多久!”
作为食堂主任,他不可能明目张胆地断粮断菜把自己也搭进去,但是他可以在审批、分配、流程这些环节给何雨柱增加难度。
他立刻叫来心腹办事员,低声吩咐了几句。
很快,一份新的、盖着王有福鲜红印章的《第一食堂下周物资采购计划审批单》送到了何雨柱手上。
何雨柱看着手里的单子,眉头微蹙。
单子上批准的东西,乍一看似乎“齐全”:棒子面(玉米面)、高粱米、白菜、土豆、萝卜…但仔细一看,问题大了!
粮食类:
棒子面、高粱米的数量被精准地卡在最低供应标准的边缘,勉强够用,但没有任何余量应对损耗或突发情况。
更致命的是,备注栏要求:“需搭配指定比例(30%)的陈化粮(需筛检去杂)。”
这意味着何雨柱领到的粮食里,有三分之一是存放过久、品质低劣、需要花费大量人力额外处理的陈粮!
蔬菜类:
白菜、土豆、萝卜的批量化整为零,分成了多批次、小批量供应。
备注写着:“为保障食材新鲜,实行按日配送制。具体配送品种、数量及时间,由总务办公室根据当日库存统筹安排通知。”
这等于剥夺了第一食堂对蔬菜使用的计划性,每天能拿到什么菜、拿到多少、什么时候拿到,全看王有福的心情和他“统筹”的结果。
而且,“统筹安排”意味着好菜、足量的菜,很可能会被“优先”配给其他食堂。
油脂类:
猪板油配额被象征性地批了五斤。备注写着:“厉行节约,优先保障特殊餐食(小灶)。
大锅菜需深挖潜力,创新无油/低油烹饪技法。”
这五斤油,只够偶尔给小灶点点睛,对于几千人的大锅菜,杯水车薪,王有福就是要逼何雨柱在“无油”状态下长期作战!
调味品类:
酱油、盐、醋等基础调料的供应量被严格限制在最低水平。
这份审批单,堪称“规则内刁难”的教科书。
“王主任说了,何师傅您手艺高超,没油也能让工人兄弟吃好,这是对您能力的信任和考验!”送单子的办事员皮笑肉不笑地传达着王有福的“旨意”。
王有福没有违反任何明面上的规定,批的物资“种类齐全”、“数量达标”,但通过附加的苛刻条件(搭配陈粮、按日配送、限制调味品品质、象征性供油),将第一食堂推入了操作难度倍增、品质必然下降的深渊。
他要让何雨柱每天为处理陈粮、等待未知的蔬菜配送、在劣质调料和缺油条件下琢磨“创新”而焦头烂额,最终疲于应付,饭菜质量自然下滑。
后厨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老王看着单子上的“陈化粮30%”,气得直拍桌子:“这王胖子太阴了!陈粮筛起来费时费力,蒸出来还发硬发苦!这不是折腾人吗?!”
老张看着“按日配送统筹安排”,愁眉苦脸:“这蔬菜天天等通知,怎么做计划?万一送来的都是萝卜,难道天天炖萝卜?”
老陈盯着那可怜的五斤板油,闷声道:“没油,菜就是没魂儿。”
帮厨的妇女们唉声叹气,小陈也忧心忡忡地看着何雨柱。
何雨柱捏着那份冰冷的单子,指关节微微发白。
王有福的阴险和算计,确实超出了他的预期。这比明着断粮更恶心,更消耗精力!
怒火在他胸中翻腾,但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硬顶没用,找李怀德?
李怀德的态度暧昧不明,很可能乐见其成甚至默许王有福的“磨砺”。
告状?没有真凭实据,只会被扣上“畏难”、“闹情绪”的帽子。
绝境!真正的绝境!
“抱怨没用!”何雨柱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压下了骚动,“王主任在规则内给我们出了难题,那我们就在规则内,把这道题解漂亮了!让他看看,什么叫真本事!”
他目光扫过角落里的咸菜坛子,又看向库房方向,最后,意念沉入空间小院。
井口的玉色雾气氤氲,那清冽甘甜的灵泉水静静流淌。
一个极其大胆,又极其冒险的念头在他脑海中成形。
灵泉水!这能滋养植物、微弱改善体质、提神醒脑的泉水,是否也能…净化劣质食材,甚至激发其潜藏的香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