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辅导雨水学习

“咱俩今天吃了这么多。”筷子在“饼”上利落地划走一小块,分到那两个小圈里。

“剩下的这些,”筷子尖指向“饼”上剩下的大块区域,“得留着。为啥?要交下个月的房租,要给雨水买新本子新铅笔,还得存一点,万一像上次那样病了,好有钱抓药,是不是?”

雨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红肿的眼睛紧紧盯着哥哥的筷子,那酱色的线条仿佛有了魔力。

“这就是除法。”

何雨柱的声音沉稳而耐心,像在传授一道菜的诀窍,“把一个大东西(总数),按着规矩(份数),公平地分开(除),算出每个人该得多少(商),或者像这房租、药钱,是必须扣掉的部分(余数)。应用题里那些‘分给几个人’、‘平均多少’、‘还剩多少’,掰开了揉碎了看,无非就是算清楚这‘饼’怎么切。”

他一边说,一边用酱汁在“饼”旁边写下一个简单的除法算式:20 ÷ 4 = ?“比如,20个铜子儿,分给4个伙计,每人该得几个?就是20除以4,等于5。” 筷子在“5”上重重一点。

雨水的眼睛瞪大了些,看看桌上的酱画,又看看那个算式,小嘴微微张着,忘了咀嚼嘴里的饼。

那些在课本上张牙舞爪、让她晕头转向的数字和文字,在哥哥的筷子和酱汁下,忽然变得……像切葱花一样清晰起来?

何雨柱没停,又蘸了点酱,画了个更大的圈,里面画了几条歪歪扭扭的鱼:“再比如,今早买了三条鱼,花了9000块(旧币)。问一条鱼多少钱?这就是把总钱数(9000),除以鱼的条数(3),得出一条鱼的钱(3000)。看,是不是跟算‘一斤肉多少钱’一个道理?你天天看哥买菜,心里其实早就有谱了。”

灶台边的生活经验,成了撬开算术堡垒最有力的杠杆。雨水看着那些酱色的线条和数字,脑子里那些缠成一团的乱麻,似乎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梳理着。

“哥……”她小声开口,带着点不确定的希冀,“那……那书上写的‘一个工人一天生产12个零件,5天生产多少’,就是……12乘以5?”

“对!”何雨柱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的笑意,筷子在代表“零件”的点点上快速划过,“就像哥在鸿宾楼切墩,一天能切那么多土豆丝,五天切的就是五倍那么多。乘法,就是连加,记住了?”

雨水的眼睛终于亮了起来,像拨开了乌云的星星。

她用力点点头,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在桌上一个空白处,学着哥哥的样子,蘸了点酱,画了个小圈,又写下“12 × 5 = 60”,然后抬起头,眼巴巴地看着何雨柱。

“没错!”何雨柱肯定道,笑容更深了。

他抬手,指向窗台上放着的一个表皮干瘪发紫的老洋葱头——那是前几天做饭剩下的。“雨水,你看那洋葱。”

雨水顺着他的手指望去。

“学问这东西,就像剥洋葱。”何雨柱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一种洞悉世事的了然,“外面那层皮,又干又硬,还辣眼睛,让人不想碰,就像你看不懂题目时的难受劲儿。可你别怕,也别急。耐着性子,一层一层,稳稳当当地剥下去。剥掉一层,离里面那水灵透亮的心子就近一步。剥得多了,手熟了,眼亮了,那层层的阻碍也就没了,透亮的心自然就露出来了。算术是这样,读书认字,也是这样。慢慢来,一层一层地剥,总能剥明白。哥信你。”

“一层一层……剥开……”雨水喃喃地重复着,看看那个其貌不扬的洋葱头,又看看桌上哥哥画的酱汁“应用题”,再看看哥哥温和却无比坚定的眼神。心口那块压得她喘不过气的沉重大石头,仿佛被这几句话轻轻地、稳稳地托了起来。

几天后的夜晚,油灯如豆,火苗在灯罩里轻轻跳跃,将一大一小两个伏案的身影投在斑驳的土墙上。

桌上摊着雨水的算术课本和练习本,还有几张何雨柱用废旧账本背面给她出的“生活应用题”——算粮票、算布票、算买煤的钱。

雨水咬着铅笔头,小眉头拧成一个疙瘩,对着本子上的一道题苦思冥想:“……食堂采购白菜,每斤800元(旧币),第一天买了150斤,第二天买的是第一天的2倍少20斤……两天一共花了多少钱?”

何雨柱坐在旁边,手里翻着那本《随园食单》,并不催促,只偶尔抬眼看看她。窗台上的洋葱头在昏黄的光线下,轮廓模糊。

“第一天……150斤……每斤800……”雨水小声念叨着,在草稿纸上歪歪扭扭地写下150 × 800,算出一个数。“第二天……是第一天的2倍……2倍就是300斤……少20斤……那就是……280斤?”她不太确定地写下280 × 800,又算出一个数。然后把两个数加在一起,犹豫着填在答案的空格里。

写完后,她忐忑地把本子推到何雨柱面前,手指紧张地绞着衣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合院:守护何雨水,何雨柱逆袭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