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烟是行动派,做好预案就开干,做任何事都不拖泥带水,并且都是干脆利落超额完成任务。
即使钱老已经把她夸上天了。
她还是对自己不满意。
因为商会的战略决策是,若南扩,先要拿下襄阳和荆州。
这是有原因的。
即使尘清眠穿越的这个世界,大隋一枝独秀,没有外邦入侵的危机,大隋境内表面也承平繁荣,可大隋老百姓的徭役赋税负担依然很重。
大隋苛政,不管老百姓有无收成,每年均按人头征税,徭役也是老百姓只要家有男人,户户抽丁。二丁抽一,三丁抽二,五丁抽三,独丁之家父在的也要抽丁,服役自二十岁起,三年轮换,到五十五岁结束。
好的一点,大隋徭役不白使唤老百姓,在服力役、杂役、兵役期间,可以按朝廷规定折算工钱抵扣当年朝廷所征赋税。
这被称作仁政。
荆州拥有大隋最优质的和最大的铁矿,炼制的精铁,专供大隋军队使用。是朝廷征调徭役的重大区域,每年轮换的劳役,就上百万之众。
孙二最初选择襄阳做训练营,就是瞄准这些劳役,可以源源不断的从他们中选人。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场大病初愈,侯爷尘清眠对下层老百姓的关注超过任何人。
在商会的发展战略研讨会上,他明确提出。
“徭役少则民安,民安则下无重权,下无重权则权势灭,权势灭则德在上矣。”
翻译成白话就是,减轻徭役负担,百姓就安居乐业,百姓安居乐业,各级官吏借权势作威作福的机会就少了,各级官吏不借权势作威作福,老百姓就会发自内心感激君主德政。
这与商会的六字纲领“自由平等博爱”深度契合,也引起商会高层所有人的共鸣。因为商会的商兵,几乎全部来自于大隋底层老百姓。
他们最有体会。
当时商会便定下的南扩首要目标是建立襄阳和荆州商网,然后才是蜀中,之后是江南,最后啃下西都和东都。
翮翥会早已在荆州铁矿和冶炼厂的力役中发展的商兵,还没形成规模,蜀中唐门的霸道和第五家族、虎家的求援,让蓝烟临时改变了策略。
不到三个月时间,便以雷霆扫雪之势,灭掉了蜀中唐门。
虽有漏网之鱼,但无伤大局。
蓝烟现在说服大姐碧清欢,商会在江南发展指日可待。
她可以放心大胆,孤注一掷的去谋划荆州和襄阳。
有了绿萼在身边,借着小兵要养伤,她把钱老和他的两个弟子小兵与小猫都给撵回代州守钱宅去了。
这时候,尘清眠更需要他们。
因为西都传来消息,尘清眠可能要被调往西都为官了。
真是成也萧何败萧何。
尘清眠调往代州是因为夜王向当今的太后递了一句话,“九卿议会惟他投的陛下。”如今尘清眠被调往西都,原因也是夜王向当今皇帝递了一句话。
“威远侯尘清眠世代忠良,明珠蒙尘久矣,可堪大用。”
真实原因,皇帝心知肚明。
朝廷对隐世家族的戒备从没放松过,明松暗紧,夜王对每个隐世家族,都派有专门的密探组织负责监督。
在凉州,隐世家族关陇李家折戟沉沙,虽没灭门,却也折了关陇李家两大顶梁柱和两千天策锐士,这两千人,可是能当大隋两万步卒使用。
并且关闭凉州苏峪口马场和被勒索了十万两银子。
关陇李家损失虽大,却不伤根本。
夜王着人全力探查,但只了解到这些。
凉州的事,与尘清眠八竿子打不着。
但蜀中唐门灭门,令夜王警觉。
因为他应玄孙的要求,向蜀中袍哥会的各舵把子传了话,帮商会摆平了蜀中袍哥会的骚扰。
随后没多久,蜀中唐门就灭门了。
夜王可能判断出他和商会有关联。
这让尘清眠产生警觉。
所以,尘清眠毫不犹豫的就赴西都上任谏院右谏议大夫。官衔品秩和代州牧一样,都是正四品。
因为进入西都为官,算是入了中枢,有了上朝面圣的资格,算是升了官。
可尘清眠没了实权,夜王这一招,实是明升暗降的招数。
尘清眠不敢有异议。
打消夜王心中顾虑是当务之急。
蓝烟领导商会发展实在太快了,远远超过他的预期。千万不能让夜王把她和商会给盯上了。
尤其是江南的这一手伏笔,堪称神来之笔。
还有,蓝烟的二姐在西都耕耘多年,到底取得多大成就,没人知道。可参照蓝烟和他大姐碧清欢就可以初步推断,成就不菲。
至此为止,等于他继承了蓝烟母亲所有的历史遗产。
也让他不得不提早布局西都。
某种程度上来说,此时被调往西都,他求之不得。
谏院的右谏议大夫是闲差,更适合他韬光养晦。
任代州牧,尘清眠铲除四大家族,剿灭惠农县九龙山悍匪,勒令府衙官差办差时与老百姓秋毫无犯,赢得了显赫的名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