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清眠本来确实是个音痴,穿越过来,托这具身体的福,算是半个知音。
这首词怎么也算不上绝唱,词浅意浅,像是市井流传出来的,偏偏是蓝烟的最爱。自从离开紫萸香池,外人面前,蓝烟从没弹过这首曲子,这个调,独属于尘清眠。
按蓝烟的话说,当初第一次在紫萸香池她就没把尘清眠当做人看,她是弹给自己听的,所以才弹的是真正的心声,而不是技艺。
技艺可以完美,而心声一定有缺。
等到后来再遇尘清眠,她便悟了。
人都是有归宿的。
不光人死了有归宿,人活着也会有归宿。
她的归宿,就是尘清眠。
“自由平等博爱”就像新鲜空气一样被吸入肺腑,等融入血液成为养分,已经成了生命必不可少的部分。
这等言语以前不是没人说过,但是没人真正去做。
有了六字纲领,商会下达总的任务指标,会细分到每个商兵身上,商兵做事各展其能,总是行动大于言语,先做后说。
为了不打草惊蛇,蓝烟选择下手的船帮,势力极为偏僻弱小。
蜀中唐门有了官府水师,对黄金水道沿岸小小的船帮,自然就没多重视。
商会可以肆无忌惮的发展,商兵把商业网点渗透到目标船帮所在的所有区域。
船帮的家属买个针头线脑的,忘了带钱,没关系,又不值什么钱,白送你。
船帮的水手肚子饿了,兜里没钱,说发了工钱再来结账,可以。四海之内皆兄弟,吃饱了才能有力气挣钱,拿走。
草鞋,斗笠,衣物,盐巴,蔗糖,包括所有生活用品,没钱都可以先赊着,等有钱再给,不认识也没关系,说好日子,我可以到你家去取。
没用多少时间,成千上万的小摊小贩,就从蜀中的渝州开始、沿着黄金水道,在涪州、夔州、归州、嘉州、凤州的码头全面铺开。
他们针对的都是这些州船帮。
极尽提供帮助之能事。
顺带着,把“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观念,像蒲公英种子,随风潜入,深入每个被赊账的船帮水手和他们家属的心里。
这些小的州县,属凤州码头最小,水也浅,官府水师船大难靠岸,看不上,没有常设水师,变成了小船帮的大本营。
月底,陶平出船回来,天还早,像往常一样,发了工钱分到了红利,他高高兴兴买了二十斤猪肉,十斤牛肉,还有儿子喜欢吃的,爆米花,瓜子,花生,柿饼,手上满满当当的提了回家。
媳妇不说,他也知道,每月的最后五天,家里是闻不到荤腥的。
今天奇怪了,刚一进大门,便闻到红烧肉的味道。
媳妇哪来的钱?
“爸爸,爸爸,你也买了好多肉,太好了,还有这么多好吃的,咦,还有‘高粱饴’软糖哦。”
儿子像是透过窗户,早就盼望着,飞跑着出来,嘴里大呼小叫,像过年。
“也,你妈妈也买肉了?”
“没有,妈妈说赊的,说爸爸辛苦,能让爸爸进门就吃上红烧肉。爸爸,什么叫赊的?”
没人打老婆主意就好,陶平心里一阵舒坦,像六月天吃了冰激淋。
怕丢人,也不给儿子解释什么叫赊账,摸了一下儿子的后脑勺,把糖果和零食给他,拎着肉进了厨房。
放下肉,手也不洗,先抱住媳妇,狠狠地亲了一口。
他老婆身材还是不错的,上的了厅堂下的了厨房,每个朋友都夸赞,还能把儿子养的很好,儿子才八岁,已经能背诵一整本三字经了,字也识得上百个。
“阿凤,什么人能好心的赊肉给你?绝对不会是王老三那个龟儿子。”
“讨厌,几天没洗脸了。不认识,很多人都赊了。”
“我不相信世间有这么好的人,不怕你们赊了后赖账不给吗?”
“他们说了,不给也可以,谁家没有个困难的时候。”
“哟呵,你们遇到的是送财童子吧。不过,这招高明,本来想赖账,给他们这样一说,反而不好意思了。这都什么人,高人啊。”
“外地人,现在可方便了,码头来了很多外地人呢,卖啥的都有,全都可以赊账。”
“这到新鲜,一阵吃完饭,我出去溜达溜达。”
“这是好事,你可不能犯浑,把他们给撵走了。”
“哪能,放心好了,我当观音菩萨把他们供起来还怕来不及,怎么会撵他们。”
陶平长得五大三粗,孔武有力,是凤州码头船帮的老大。
他爹留给他三条货船,养着七八号人,凤州码头上属他船最多,所有船老大,都听他的。平常来活,都有他调度安排,说让谁出船运就让谁出船运,说一不二。
可能不是自己买的猪肉,平常最爱吃的红烧肉,吃的没滋没味。
吃完饭,陶平放下碗就急不可耐的往外跑。
媳妇说的码头上来的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
他是在外走南闯北的人,啥人没见过,本能的觉得这里边有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