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破解地图

蓝紫萸后背上神秘的地图,不是纹身,而是血脉秘法。得晋宝天华者得天下,这显然不是随口说说。

可能是金银财宝,兵器盔甲,绝世兵书,隐世力量,如此之类,这任何一种,必须是能敌百万雄兵并能战而胜之,才有可能得天下。

现在有了线索,尘清眠决定试一试。

真想要破解晋宝天华,显然没有那么简单。首先要弄清楚了地图,是不是他猜想的那样,这就要一寸一寸的去排查,那七个圆点肯定无法找到,就如要在大隋大地上找到地面上的七只工蚁,没有分别。

尘清眠要找的是蓝紫萸背上连接七个圆点的地图。只有锁定地图,然后才能照图索骥,反过来在地图范围内,按照地图找到七个圆点。

有了方向,终会到达目的地。

天灾**,沧海桑田,地名会改变,甚至地方也早已不见,但只要存在过,史官就不会放过,史书典籍里终会有蛛丝马迹可寻找。

就像黄河一样,不论如何摆动改道变迁,它都生生不息,永远存在,源远流长。

尘清眠先是搜集所有关于黄河的地图。进而考证地图上穿越前遂宁市,应该在黄河的哪个方位。意料之中,整个黄河段,就没有遂宁和惠安县,永宁县,望远乡,李俊镇,叶升镇,地三乡,八里桥乡这七个地名。

家里书房所藏典籍有限,没有找到,他就到皇宫大内观文馆的四库七阁去找。

观文馆的四库七阁虽是禁地,不奉诏不能进入,但东都天高皇帝远,尘清眠是出了名的“儒将”,值守殿前司,他暗自对内侍主官使了钱,就可以偷偷潜进去,端的是神不知鬼不觉。

当今天下,没有比观文馆的四库七阁藏书更全了。

这还是前朝历经百年,经手万人,搜集古今所有世间文字记载的典籍,重新整理编辑撰写而成的皇家书库。

工程浩瀚,藏书超百万卷之多。

七阁名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克火之意,分别命名为天渊阁、天津阁、天源阁、天溯阁、天汇阁、天宗阁、天澜阁。

他不可能每本书都读,那样的话,三生三世也读不完。

他仔细向内侍主官询问查阅典籍方法后,把目标锁定在天溯阁藏书一百零八间的之中一间,但这一间书房,藏书便有三十六排之多。

好在内侍恪尽职守,严格按照规定定期保养藏书,管理科学,室内干净,空气流动清新,常年保持恒温,看的久身体也不会不适,就是室内严禁明火,采光暗淡,看得久了,眼睛酸涩受不了。

这也没办法,四库七阁的书只能供皇家子弟学习查阅,内侍绝不敢让他把典籍带出去,一旦带出去被发现或检举,就是大罪,他和褚清眠都要被抄家灭族。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尘清眠耐着性子,逐排读过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代州地方志中找到了李俊镇和地三乡字样,经过仔细对比,代州地图与穿越前遂宁市地图大致吻合。

李俊镇以人名之,地三乡以菜名之,也与穿越前遂宁市地方志里的记载相符。

李俊不是历史名人,只因李俊镇临河多水,他为救一落水稚儿溺死,人们感念他,以他的名字名之。

至于地三乡,就是后世菜名地三鲜的谐音,当地以广种辣椒,茄子,土豆出名。这三种菜,天生就是和谐的,即使没有香油和调料去炒,就是随便煮在一起也香喷喷的能下饭。

为了印证猜想,尘清眠嘱咐赵三,让李四秘密派懂地理的人去代州查找核实这两个地方,并且也把遂宁和其他五个地名,顺带一并查找。

尘清眠则继续待在天溯阁查找更多线索,希望再有所突破。

然而,后来耗时全是无用功,徒劳。

不过,李四传来好消息。

李俊镇和地三乡确有其名,就在黄河边上。遂宁和其他五个地名,却没有人听说过。

尘清眠大喜,但地图的事是绝密,不能假手于人,必须他亲临堪舆。

可他是朝廷命官,休沐有规定,没有重大事宜,不能离岗。

这也难不倒他。

有宗正延庆郡王秦世沔这棵大树,随便给他找个皇差,出去一趟就行了。

因为有明确地方,人多不便,尘清眠只带了赵三一人,两人骑了良马,不顾劳累,昼夜兼程赶到了代州。

到了李俊镇,尘清眠先是观看黄河,然后与蓝紫萸背上地图还有前世黄河这一段的地图相互印证,把目光锁定在了李俊镇黄河浅滩一只锈迹斑斑的镇河铁牛身上。

李俊镇贫瘠,这是唯一地标,略为打听,众说纷纭,谁都说不清铁牛来历,人人都只道是李俊救了稚童溺死后建了镇恶辟邪用的。

可先有李俊还是先有铁牛,没人说得清。

地三乡距离李俊镇三十里,也是地道的贫困乡,人口稀少。

黄河在这一段变的吝啬,河的两边是陡峭山岩,离地百丈,地三乡居于山岩上,眼看着黄河奔流不息,水源却不能利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