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何不撤消禁令,就此废了科举取士,恢复士绅举荐,治理天下,还不是依靠世族豪阀。老百姓只适合种田做牛马,读再多书,朝廷不用就是了。”东山王淡淡的说。
“万万不可,这是开历史倒车,一旦这样做了,老百姓就真要造反了。”西平王急忙阻止。
“造反怕什么,我们有的是兵,要我看,就是天下承平久了,老百姓生在福中不知福,活腻了,东山王说得对,请皇上定夺。”南天王赞成东山王的话。
“废除科举绝不可能,真要这样做了,朕无颜再见祖宗。”元贞皇帝扫了三人一眼,说道。
“既然不能废除科举,臣有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夜王的密探出手,只要做隐秘些,烧掉学堂,秘密除掉那些学堂的山长和教授,贱民的孩子没地方去,没人教,事情自然就解决了。”
东山王依然波澜不惊的说。
“好,这个办法好。老臣赞同。”西平王和南天王都赞成。
“好。来人,速宣秦甘罗觐见。”
元贞皇帝毫不犹豫就同意了。
因为这是最省事的办法,并且,那些学堂的建造,并没有花朝廷一两银子,毁了并不可惜。
然而,地方州县的局势已经不可控了。
商会的商兵混在老百姓中,只要地方州县的卫尉官兵和老百姓有冲突,他们就定点清除卫尉和地方府衙中发号施令者。到最后,莫名其妙,冲突现场的卫尉将官和地方府衙的高级官员,全都突然昏厥失去行动能力。
抬回家,一躺就是好几天不省人事。
府衙就知道有人暗中对付他们,但他们却连下手人是谁都不知道。
官兵和衙役忽然觉得老百姓人人都是能要人命的杀手,没了指挥官,群龙无首,谁都没心思恋战,抬了昏迷的当官的就撤回了。
老百姓也不追赶,自动做鸟兽散。
等当官的醒了,更是吓破了胆,都知道差一点就没命了,却不知道敌人是谁,只觉老百姓全是杀手,再也不敢处理翮翥学堂的事了。
于是,各州县的卫尉和地方官府的官员们,全体不作为。
他们还不知道,暗潮涌动,一场更大的危机在大隋举国爆发。
刚开始是近乎一半的翮翥学堂被人偷偷放火焚烧,接着翮翥学堂的山长和教授,大量遭到莫名暗杀,幸亏山长和教授出身商会的翮翥会,全都商兵出身,经过过三个月的魔鬼训练,都有较强的身手,大部分人只受了点伤,没有被得逞。
等商会发现是小王爷的暗探组织在捣鬼时,商会的商兵,便开始有意向各地的翮翥学堂集中,反向定点清除小王爷的暗探组织。
没用多久,小王爷就收不到他派出暗探的信息了。大隋所有地方,都在发生这样的事。
无声无息,暗探们消失的无影无踪。
消失的不是一个暗探,而是整整三万名暗探,相当于暗探组织的一半没了。
小王爷恐惧了,他终于知道面对的是什么了,再也不敢派人了。他秘密进入皇宫,向元贞皇帝把商会组织全盘托出,并陈情厉害,请元贞皇帝慎重对待商会组织。
言下之意,不言而喻。
夜已深,夜王府书房里,小王爷焦躁不安。
即使他肩膀上被青红英非常用力的按摩,都难以压抑住他激动的情绪。
只有他知道,这里边有尘清眠的影子,而商会与尘清眠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在考虑要不要把这件事也上报给元贞皇帝。
“小王爷何不考虑与尘侯合作?”
“合作,他有什么资格和我合作。”
“小王爷难道还没看出来吗?尘侯志在天下。”
“他敢造反?”
“他已经反了,只是所有人都不在意。”
小王爷听了一怔,他从会走路就趴在夜王的怀里看百官行述档案,和夜王一起听密探汇报朝廷所有官员的国事家事的行述,亲眼看着夜王在一个个官员名字上画圈。
被画圈的这些人,全都会莫名其妙消失,举家消失,没有人知道去哪了。
夜王从来不教他做事,做事也不避他。
小王爷就是这样长大的。
直到夜王死了,他自然而然成为夜王的继承人,元贞皇帝都觉得理所当然。
可青红英的话,让他色变。
“不行,我得进宫。”
小王爷站起来拔脚就欲走。
“完了。”
“晚了,还不晚,来得及,可大隋境内并无狼烟,大隋大军奔赴各地,举手可平息叛乱。”
“不是晚了,是完了,大隋完了。小王爷,你说,假如真如你所讲,大隋军队开赴各州县,抓谁呢?抓老百姓吗?你看看这份情报,各州县的老百姓本本分分在做牛马之事,并无造反叛乱。小王爷,你说这样的老百姓你要抓吗?”
“可各州府县已经是无政府状态,没人敢管老百姓的事,你说,不抓老百姓抓谁?”
“可全天下的老百姓,都抓完了,你想过没有,会是什么后果。亡国灭族之祸就在眼前,我说‘完了’,还是轻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