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市领导的关注,这个年轻人很有想法!

###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陆远就已经站在了青阳镇政府大院里。

他没有穿那身崭新的干部服,依旧是一件干净的白衬衫,一条熨烫得笔挺的深色西裤。整个人看起来,像一棵刚刚破土、迎着晨光生长的白杨,挺拔,又带着一股压不住的锐气。

镇长周海东亲自把他送到车边。那是一辆黑色的帕萨特,县里专门派来接他去市里的。

“小陆,”周海东替他拉开车门,手扶在门框上,动作少见地停顿了一下,“到了市里,别紧张。就跟昨晚在电话里说的一样,把我们做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讲出来就行。”

陆远点点头:“我知道的,周镇长。”

“不,你不知道。”周海东看着他,眼神里有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欣慰,又有藏得更深的忧虑。“你看到的,是他们想让你去介绍经验。你看不到的,是会场里那些人心里的小算盘。你今天说的每一句话,都会被放大,被解读。有人会欣赏你,就一定有人会嫉妒你,甚至提防你。”

他拍了拍陆远的肩膀,力道很重:“记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是老道理,但永远管用。”

陆远心中一凛。他明白,这是周海东最真诚的提点。他这位官场上的领路人,在为他高兴的同时,已经开始为他担心了。

“我记下了。”陆远郑重地回答。

汽车缓缓驶出青阳镇,窗外的景象从熟悉的田埂和村庄,逐渐变成了宽阔的国道和连片的厂房。当高楼大厦的轮廓线出现在天际时,市区的繁华与压迫感扑面而来。

陆远靠在后座上,闭目养神。他脑海里,系统的界面正闪烁着微光。

【新场景已解锁:市委大楼】

【临时剧本生成:《一个基层干部的汇报演说》】

【剧本目标:获得市级主要领导的正面评价,声望辐射范围扩大至市级。】

【可选角色:1.【谦逊的实干家】;2.【激情的改革派】;3.【深思熟虑的观察者】】

陆远没有立刻做出选择。他知道,这场戏,不能只靠一张角色卡。他需要的,是在这三者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

市委大楼庄严肃穆,门口的武警身姿笔挺。陆远在门口登记,报上自己的名字和参会事由后,接待人员的态度明显客气了几分,这让他意识到,“陆远”这个名字,恐怕已经在某些小圈子里提前流传开了。

会议在三楼的小礼堂举行。陆远走进去的时候,里面已经坐了黑压压的一片人。他粗略扫了一眼,主席台上挂着“全市农产品产销对接专题会议”的横幅,台下坐着的,至少都是各区县的副手,或是市里各大局的局长、主任。

他的座位被安排在第三排,一个相当靠前的位置。桌上摆着他的名牌:青阳镇 副镇长 陆远。

在这群普遍四十岁往上,头发或稀疏或花白,神情或威严或沉稳的领导干部中,他这个二十六岁的副镇长,就像是混进天鹅群里的一只……小鸡仔,扎眼到了极点。

他一落座,周围几道目光便不动声色地扫了过来,带着审视、好奇,还有一丝不易察unghi的轻慢。

陆远目不斜视,打开笔记本,拿出演讲稿,仿佛一个准备认真听讲的好学生。但那份演讲稿,他一个字都没打算照着念。

会议开始了。

市农业局的局长率先发言,洋洋洒洒地讲了半个小时,从宏观政策到微观数据,引经据典,面面俱到,成功地让台下一半的人都开始眼皮打架。

接着是某个农业大区的副区长,他的发言稿比农业局长的还厚,重点是哭穷,讲困难,核心思想是希望市里多给政策,多给钱。

陆远听着,心里有些想笑。他发现,官当得越大,说话的艺术就越高,能把“我要钱”三个字,包装成一篇情真意切、高屋建瓴的万言书,也是一种本事。

终于,主持人,市府秘书长清了清嗓子,看向陆远的方向:“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掌声,欢迎来自青阳镇的陆远同志,为我们介绍他们在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上的创新做法。陆远同志,也是我们今天参会最年轻的一位基层干部。”

掌声稀稀拉拉地响起,带着几分客套和敷衍。

陆远站起身,没有走向发言席,而是直接走到了主席台的中Y。他没有带那份早就准备好的稿子,两手空空。

这个举动,让台下不少人精神一振。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陆远先是深深鞠了一躬,姿态放得很低。“我叫陆远,来自青阳镇。在我们镇,大家现在不叫我陆镇长,他们给我起了个新外号,叫‘卖瓜的’。”

一句自嘲式的开场白,让会场里响起一阵低低的笑声,原本有些沉闷的气氛,瞬间轻松了不少。

“今天来这里,秘书长让我介绍经验。说实话,我心里很惶恐。在座的都是我的前辈和领导,论经验,我差得太远。我不想谈经验,我就想跟大家聊聊我们青阳镇这次卖西瓜,到底做对了什么,或者说,撞对了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