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发行全国第一支“城市更新债”!

### 第188章:发行全国第一支“城市更新债”!

陆远那句“一个顶级的,资本运作的高手”,掷地有声,回荡在寂静的礼堂里。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荒诞又奇异的氛围。

在座的都是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多年的干部,他们见过搞经济的,见过抓D建的,也见过跑项目的,但他们从未见过一个区委书记,在如此正式的场合,宣称自己要扮演一个“资本运作的高手”。

这词儿,听着就像是华尔街电影里的台词,跟他们身上这套干部制服格格不入。

角落里,建设局长李刚的嘴巴张成了“O”型,半天没合上。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正在被这位年轻的领导反复捶打,然后重塑。他原本只是个愁钱的工程头子,现在却像是误入了一场高风险的对赌协议路演现场。

财政局长王建国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扶着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而审慎。他承认陆远的想法极具诱惑力,但他骨子里的保守和对风险的警惕,让他必须把丑话说在前面。

“陆书记,恕我直言。”王建国站了出来,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敲在关键点上,“您说的‘城市更新专项债券’,概念很新,但风险也是前所未有的。第一,谁来为这个债券评级?没有历史数据支撑,任何评级机构给出的评级都可能是垃圾级。第二,谁来承销?国内顶级的券商,会愿意为一个闻所未闻的产品背书吗?第三,也是最关键的,谁来审批?我们市里没有这个权限,这需要上报到省里,甚至要得到央行和证监会的点头。这三座大山,任何一座都可能让我们撞得头破血流。”

王建国这番话,专业、冷静,瞬间将众人从陆远描绘的蓝图里拉回了冰冷的现实。

是啊,想法再好,落不了地,就是空谈。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转向陆远,这一次,里面充满了更深的审视。

市委书记周怀安没有制止王建国,他反而饶有兴致地看着,他想看看陆远这把刀,究竟有多锋利,能不能劈开这坚硬的现实。

【系统提示:【资本运作的高手】角色卡已激活。专业知识模块加载中…说服力光环 50%,风险评估能力 80%。】

陆远脑海中,无数关于债券发行、金融模型的知识如潮水般涌现,与他原本的智慧融为一体。他整个人的气质,在瞬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如果说刚才他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改革家,那么现在,他就是一个冷静、精准,对数字和规则了如指掌的金融工程师。

他对着王建国,非但没有恼怒,反而露出了一个赞许的微笑。

“王局长问得好,您问的这三个问题,正是我们这个‘产品’能否成功的关键。”

陆远伸出三根手指。

“先说第一个问题,评级。传统评级看的是过去,看的是偿债能力。但创新产品的评级,看的是未来,看的是资产的成长性。我们手里有什么?有严淮安院士亲手打造的,独一无二的《东林上河图》规划,这是顶级IP;我们有东林区政府的信誉和政策支持,这是国家信用背书;我们还有未来可预期的,每年数以亿计的文旅和商业收入,这是扎实的现金流。我们会邀请国内最顶尖的三家评级机构,同时进行独立评估,并向他们完全公开我们的数据模型。我要的不是他们施舍一个评级,而是让他们在竞争中,抢着为这个注定要载入史册的项目,给出一个公允的价值判断。”

他的语速不快,但逻辑清晰,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专业性。

“第二个问题,承销。王局长,您觉得,中金、中信这样的大券商,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是几百万的承销费吗?不,他们想要的是名声,是行业地位,是‘全国第一单’这种足以写进公司年报的业绩!别人不敢干,我们干了;别人看不到,我们看到了。这件事一旦成功,东林区得到的,是十个亿的资金,而承销商得到的,是金融创新领域里一块沉甸甸的军功章。您说,这笔生意,他们会不会抢着做?”

礼堂里,已经有人开始下意识地点头。

陆远转向第三根手指,也是最难的一根。

“至于第三个问题,审批。这确实是最难的一环。但是,我们为什么要把它看成一个难题,而不是一个机会呢?”

他环视全场,目光最终落在市委书记周怀安的脸上。

“周书记,各位领导。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提倡金融创新,鼓励盘活地方存量资产。可什么是创新?在文件上写报告,在会议上喊口号,那不叫创新。把一个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用全新的思路把它做成,这才是真正的创新!”

“我们去省里,去北京,不是去要政策,而是去送案例!我们是带着一个能为全国成百上千个像东林区这样的老城区,提供解困方案的‘东林模式’去的!我们是在帮上级部门,解决他们也头疼的难题。我们不是伸手要饭的,我们是献计献策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