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引入顶级设计团队,一张惊艳全市的规划图!

第186章:引入顶级设计团队,一张惊艳全市的规划图!

李刚脸上的兴奋,像是被戳破的气球,迅速瘪了下去。他看着计算器上那串冰冷的数字,又看了看窗外那片亟待拯救的老城,最后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陆远。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个道理,他懂。他现在就想知道,眼前这位年轻得过分的“主心骨”,是不是真的会点石成金的法术。

陆远没有看他,也没有看那串数字。他只是给自己倒了杯茶,热气氤氲中,他的表情平静得像一潭深水。

“李局,你觉得,是钱重要,还是规划重要?”陆远突然问。

李刚一愣,下意识地回答:“当然是钱重要!没钱,再好的规划也是废纸一张。”

“错了。”陆远摇了摇手指,茶杯在手中轻轻转动,“三流的规划,就算你跪着求,也拉不来一分钱投资。而一流的规划,能让资本自己找上门来。”

他放下茶杯,站起身,语气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我们现在缺的不是钱,是能让所有人,包括市里、省里、甚至国内外顶尖资本都眼前一亮,都觉得不投就是损失的——一个完美的方案。”

“与其在这里对着空空如也的账本发愁,不如先把‘货’做到极致。货好了,不怕没买家。”

李刚听得似懂非懂,但他抓住了核心。这位陆书记,是打算先画一张惊天动地的大饼,然后再去找人来吃。

“那……我们去哪儿找能画出这种‘饼’的人?”李刚问出了关键。区里那几个规划设计院,水平他心里有数,画个小区规划还行,搞“城市织补”这种新概念,恐怕连门都摸不着。

陆远笑了。

“我们不去‘找’,我们去‘请’。”他走到办公桌后,从抽屉里拿出一本封面古朴的建筑杂志,翻到其中一页,推到李刚面前。

页面上,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中式立领的棉麻衬衫,眼神锐利而深邃。人物介绍写着:严淮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终身教授,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新中式”建筑流派的开创者。

李刚倒吸一口凉气。

这个名字,在建筑界如雷贯耳。严淮安设计的作品,拿遍了国内外所有大奖,随便一个都成了地标。但他脾气古怪也是出了名的,非理念相合的项目不接,多少地方大员和地产大亨捧着重金上门,都被他扫地出门。

“陆……陆书记,您是说……请他?”李刚的声音都有些发颤。

“对。”陆远合上杂志,“明天,你跟我去一趟申城。我们去拜访一下这位严老先生。”

“可……可是我们没钱啊!”李刚急了,“听说请严老团队出手,光设计费就是天价!我们连路费都得省着花,拿什么去请这尊大佛?”

陆远看着他,眼神里带着一丝狡黠。

“谁说请客就一定要付钱的?”

……

两天后,申城,同济大学。

在一间被书和图纸堆满的办公室里,严淮安扶了扶老花镜,看着眼前这两个来自东林区的不速之客,眼神里带着一丝审视和不耐烦。

“城市织补?”他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这个概念,二十年前欧洲就有人提了。不稀奇。”

李刚紧张地搓着手,额头已经见了汗。他一路上设想了无数个开场白,结果一见面,被老先生一句话就给噎了回去。

陆远却依旧平静,他没有急着辩解,而是从随身带来的包里,取出了一样东西。

不是规划图,也不是效果图。

是一本厚厚的,手工装订的相册。

“严老,我们今天来,不是来跟您谈项目的,是想请您看一个故事。”陆远将相册轻轻推到严淮安面前。

严淮安皱了皱眉,终究还是伸手翻开了第一页。

相册的第一页,是一张黑白的老照片。照片上,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正扶着墙根蹒跚学步,她的身后,是斑驳的木门和雕花的窗棂。阳光从屋檐的缝隙中洒下,光影温暖。

照片下,有一行手写的娟秀小字:“西关老街,1988年,我的童年。”

严淮安翻开第二页,照片变成了彩色。还是那条小巷,只是墙皮脱落得更厉害了,一个穿着校服的少女,靠在墙上,戴着耳机,眼神里有些迷茫和叛逆。

“西关老街,2008年,我的青春。”

第三页,第四页……

照片里的小巷没有变,但里面的人在变老,景物在变旧。电线像蜘蛛网一样越拉越多,墙上贴满了牛皮癣小广告,原本清澈的排水沟变得污浊不堪。

直到最后一页,是一张用手机拍的近照。照片的焦点,对准了一扇朽坏的窗户,窗户的木格子上,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只是鸟的翅膀已经断了一半。

照片下,是最后一行字:“西关老街,现在。它病了,也老了,但它还不想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