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国那句淬了毒的“忠告”还在耳边回响,陆远脸上的笑容却未曾褪去分毫。他目送着吴副市长有些踉跄的背影消失在走廊尽头,那笑容才缓缓收敛,化为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
他赢了第一回合,赢得干净利落。
整个市委大院,此刻恐怕已经传遍了他如何用数据将一位副市长“斩于马下”的传奇故事。他能想象到那些敬畏、嫉妒、或是幸灾乐祸的目光。
但陆远心里没有半分喜悦。
赵立冬书记的支持,像一把双刃剑。今天能把他捧上云端,明天若是他这把刀不够快,或是砍错了方向,也能毫不犹豫地将他折断,弃之如敝履。他现在是赵书记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可刀,容易卷刃;旗,也容易被风撕碎。
他不能只做一把刀,他需要一个能替他稳固刀柄的帮手,需要一个能和他一起扛起大旗的战友。
他需要盟友。
回到政研室,钱卫国和几位“老学究”看他的眼神,已经像是看外星生物。钱卫国亲自给他泡了杯顶级的龙井,双手奉上,姿态谦卑得让陆远都有些不好意思。
“陆……副组长,您喝茶。”钱卫国小心翼翼地措辞,“下一步,您有什么指示?”
陆远接过茶杯,笑道:“钱主任,您可别捧杀我。我还是政研室的兵,您永远是我的老领导。”
一句话,让钱卫G国的腰杆瞬间挺直了不少,脸上也露出了真切的笑容。他知道,这个年轻人虽然一飞冲天,但念旧情,懂规矩。这样的人,才能走得更远。
“指示谈不上,就是想请您帮个忙。”陆远呷了口茶,“我想看看市里几个主要局委办负责人的资料,越详细越好。尤其是……科技局。”
钱卫国愣了一下,随即心领神会。这是要开始布局了。
“没问题!我马上让小王去档案室办!”
半小时后,一份份装订整齐的档案,摆在了陆远面前。
陆远没有去看那些热门的、手握重权的人物。发改委的刘主任是只老狐狸,墙头草,不可靠;财政局的钱袋子攥得紧,但为人暮气沉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信委更是吴建国的自留地,针插不进。
他的目光,最终锁定在一份履历相对简单的档案上。
冯锐,四十八岁,市科技局局长。
档案照片上的男人,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头发微乱,眼神锐利,看起来更像个大学教授,而非政府官员。履历也验证了这一点:名牌大学工程物理系毕业,在国家级研究所工作十五年,手握十几项专利,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到南江市,从科技局副局长干到局长,一干就是八年。
档案里附了几份他历年来提交的议案,全是关于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立高新产业孵化器”、“引进风险投资”等超前理念的,但无一例外,全都被“条件尚不成熟”的批复打了回来。
陆远看着这份档案,嘴角微微上扬。
这是一个有理想、有能力,却被现实压抑了多年的技术官僚。他就像一个怀揣着屠龙之术的剑客,却被困在一个连鸡都不用杀的村子里,日复一日地磨着他那把绝世宝剑。
这种人,要么心灰意冷,彻底躺平;要么,就只需要一个火星,便能瞬间点燃他压抑了多年的雄心。
陆远决定,自己去做那个点火的人。
……
下午三点,陆远没有惊动任何人,独自一人来到了科技局的办公楼。
和市委大楼的庄严肃穆不同,这里显得有些“自由散漫”。走廊里堆着半人高的纸箱,上面印着各种电子元件的标志,墙上贴的不是领导语录,而是元素周期表和一张巨大的世界科技公司分布图。
陆远敲响了局长办公室的门。
“请进。”一个略带沙哑的声音传来。
陆远推门而入,一股浓烈的、混杂着焊锡和咖啡的味道扑面而来。办公室不大,甚至有些拥挤。靠墙的书柜里塞满了各种国内外专业期刊,桌子上除了文件,还摆着一个拆开的电路板和几把螺丝刀。
冯锐正趴在桌上,举着一个放大镜,仔细地观察着那块电路板,听到脚步声才抬起头。
他扶了扶眼镜,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眼神里带着一丝探究。
“你是……政研室的陆远同志吧?”冯锐认出了他。今天上午那场会议的风暴,早已席卷了整个官场体系。
“冯局长,您好。冒昧来访,没打扰您工作吧?”陆远微笑着伸出手。
冯锐站起身,和他握了握手,手上还带着一丝松香水的味道。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坐。喝点什么?咖啡还是茶?速溶的,别嫌弃。”
“白水就好,谢谢冯局长。”
冯锐给他倒了杯水,自己则回到座位上,身体向后一靠,双臂抱在胸前,摆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架势。
“陆副组长今天大驾光临,是有什么指示?”他的语气很客气,但带着明显的疏离感。
他见过的“政治新星”太多了。许多人一开始都像陆远这样,锐气逼人,怀揣着改变世界的宏图大志,但最终不是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就是一头撞死在南墙上。他对陆远,更多的是好奇,而不是看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