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书记的信任危机,一份错误的会议纪要!

周海山那句冰冷的警告,像一根无形的刺,扎进了安河县看似平静的湖面。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风平浪静。

周海山再也没有找过陆远,那份被打成“刺猬”的规划书也石沉大海,仿佛从未出现过。县政府那边出奇地安静,据说周县长最近频繁下乡调研,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一副全心扑在工作上的勤勉模样。

然而,陆远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越是强大的对手,在出招前就越是沉得住气。周海山不是刘振华,他是一头真正的猛虎,不出则已,一出必定是雷霆万钧。

县委办在陆远的掌控下,已经彻底变了模样。钱国栋每天陪着老干部们钓鱼、写字,把联络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人也仿佛年轻了好几岁,见人就夸陆主任“知人善任,尊重老同志”。

而李卫则成了县委大院里最不受欢迎的人。他领着“行政效率督查小组”,所到之处,鸡飞狗跳。今天给财政局的报销流程挑刺,明天又批评国土局的窗口态度。半个月下来,报告没写出几页,得罪的同僚却能从县政府门口排到县委大院。他每天回到办公室,脸色都黑得像锅底,看谁都像欠了他钱。

办公室的小道消息说,李副主任这是被陆主任当枪使,专门派去得罪人的。李卫自己心里也憋屈,但他没得选。陆远交办的任务,是高书记“亲自过问”的,他只能硬着头皮往下干。

整个县委办公室,就在这种微妙的平衡中,高效运转着。陆远像一个冷酷的钟表匠,将每一个齿轮都安排在了最合适,也最让他放心的位置上。

这天下午,县委常委会议召开。

议题只有一个:关于上一阶段“新城区规划”搁置后,相关预算资金的重新分配问题。

这无疑是高建功与周海山之间的又一次正面交锋。

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凝重。

周海山首先发言,他一改往日的激进,提出将这笔资金的大部分用于县城基础设施的“小修小补”,比如翻新几条主干道的路面,更换一批老旧的下水管道。他的发言有理有据,数据详实,听上去是一个非常稳妥务实的选择。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周海山的以退为进。新城搞不成,我就把钱花在县城里,这同样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政绩,老百姓也说不出什么。

轮到高建功时,他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将一份文件轻轻往前推了推。

“同志们都看看这份报告。这是我们县扶贫办刚刚提交上来的,关于全县剩余贫困人口的最新摸底情况。”高建功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耳朵里,“城市要发展,民生要改善,这都没错。但我们不能忘了,在那些我们看不见的山沟里,还有一些人,冬天可能连一屋子暖气都没有。”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周海山脸上。

“我提个建议。这笔钱,我们大部分拿出来,成立一个‘农村困难家庭帮扶专项基金’。根据扶贫办的测算,只要资金到位,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在明年入冬之前,彻底解决全县剩余一千三百五十八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取暖和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一千三百五十八户!”

这个数字,像一颗石头,砸进了沉闷的会议室。

周海山的眼皮跳了一下。高建功这是在用政治正确,用道德高地,来对他进行降维打击。他如果反对,就等于站在了全县最困难群众的对立面。

最终,经过一番不算激烈的讨论,高建功的提议获得了通过。周海山虽然脸色不太好看,但也没有再坚持。

会议结束,陆远立刻安排办公室的秘书处整理会议纪要。

这是他上任后,第一次亲自督办常委会的纪要,要求极高,必须在当晚就完成初稿,第二天一早呈送给所有常委。

负责执笔的,是秘书一科的笔杆子,小张。

小张三十出头,戴着一副黑框眼镜,平时话不多,但工作极其认真,是办公室里公认的老实人。陆远对他印象不错,觉得他踏实肯干。

“小张,辛苦一下,今晚加个班。高书记明天上午九点,要跟市里下来视察的王副市长汇报工作,这份纪要里的数据,就是汇报的核心材料,一个字都不能错。”陆远特意叮嘱了一句。

“主任您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小张扶了扶眼镜,重重地点了点头。

夜深了,县委大楼的灯一盏盏熄灭,只剩下陆远和秘书一科的办公室还亮着。

将近十一点,小张才抱着一沓还散发着墨香的打印稿,敲开了陆远办公室的门。

“主任,纪要的初稿出来了,您审审。”小张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里却透着完成工作后的兴奋。

“辛苦了,快坐下喝口水。”陆远接过文稿,示意小张坐。

“不了主任,您先看,要是有问题我立刻改。”小张恭敬地站在一旁,没有要走的意思。

陆远点点头,开始审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官场影帝:我靠演技平步青云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