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清公益”的会议室里,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来,将整个空间染成温暖的金色。长方形的会议桌旁,坐着来自不同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他们神情专注,目光中闪烁着期待与希望。林辰和苏婉清坐在主位上,面前摆放着一份精心准备的《“辰清公益”长期共建计划》。
林辰站起身,微笑着环视众人:“各位公益伙伴,大家上午好。感谢各位在百忙之中来到‘辰清公益’。今天请大家来,不是为了单向的捐赠或短期合作,而是想和大家一起,建立一种长期、稳定、深度的共建关系。我们希望通过整合资源、共享经验、协同行动,让公益项目不再孤立,而是形成合力,真正帮助到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他顿了顿,语气坚定:“公益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群人的努力’。只有我们携手并进,才能让善意的涟漪扩散成改变世界的浪潮。”
阳光公益的负责人张琪第一个发言。她是一位干练的中年女性,眼神坚定而温暖。她拿起话筒,声音清晰而有力:“林总、苏总,我们非常赞同‘长期共建’的理念。我们‘阳光公益’目前在西南山区开展支教项目,已经覆盖了12所村小。但现实是,这些学校的图书资源极度匮乏,教学设备陈旧,很多孩子连一本像样的课外书都没有。”
她的心声里满是期待:【要是能整合资源,我们的支教项目就能帮助更多孩子。一本好书,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因此,”张琪继续说道,“我们希望能与‘辰清公益’的‘山区图书角’项目深度合作。你们的图书捐赠计划非常系统,我们希望不仅仅是接收捐赠,而是能共同规划图书的种类、数量,甚至联合开展‘阅读推广月’活动,让图书真正‘活’起来,而不是只放在书架上落灰。”
林辰认真地点头,在笔记本上记录着。
紧接着,爱心支教的负责人李娜也站了起来。她看起来比张琪年轻一些,戴着一副眼镜,气质温婉却透着一股韧劲。“我们‘爱心支教’组织了近两百名志愿者老师,每年轮流前往偏远地区支教。但我们也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支教老师的综合能力有待提升。”
她的心声里满是坚定:【支教老师是孩子们的‘引路人’,他们的情绪、知识、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我们必须提升他们的能力,才能真正点亮孩子们的未来。】
“很多老师来自城市,有热情,但缺乏对乡村儿童心理的理解,也不懂如何开展美育、体育等素质教育课程。我们希望能与林氏集团合作,为我们的支教老师提供系统的技能培训,比如儿童心理疏导、乡村美育课程设计、应急救护知识等。如果能利用林氏集团的培训场地和资源,那就太好了。”
林辰的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他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支持支教老师,就是支持千千万万的孩子。
最后发言的是环保联盟的负责人陈阳。这位陈阳与林辰的大学室友同名同姓,但气质更为沉稳,眼神中带着对土地的深沉热爱。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打开投影,播放了一段视频——画面中,是几个偏远村庄的垃圾堆积如山,污水横流,孩子们在脏乱的环境中玩耍。
“这是我们正在推进的‘乡村环保’项目试点村的现状。”陈阳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乡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但环保意识薄弱,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我们想推广垃圾分类、建设小型生态污水处理站、推广清洁能源,但每一步都举步维艰。”
他的心声里满是希望:【环保和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的,干净的环境是健康生活的基础,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的前提。一起合作才能做得更好。】
“因此,”陈阳看向林辰,“我们希望能与林氏集团的‘光伏农业’项目合作。你们在太阳能技术、项目管理、资金投入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如果能将你们的技术支持引入我们的环保项目,比如在村里建设太阳能垃圾压缩站、为环保设施提供清洁能源供电,那将极大地提升我们的项目效率和可持续性。”
林辰认真地听着每一位负责人的发言,不时点头,手中的笔在纸上飞快地记录。苏婉清则在一旁默默整理着大家的需求和建议。
待所有人都发言完毕,林辰再次站起身,语气沉稳而充满力量:“非常感谢各位的坦诚分享。大家的需求,我们都听到了,也记下了。基于大家的建议,‘辰清公益’将推出以下几项具体支持措施:”
他拿起手中的计划书,逐条宣读:
“第一,设立‘公益共建基金’。从今年起,‘辰清公益’将每年投入50万元,作为‘共建基金’,专项用于支持各合作公益组织的项目。这笔资金不是简单的拨款,而是根据项目进展和实际需求,分阶段、有监督地拨付,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赞叹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