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雨病毒”的真相,像一块烧红的烙铁,在每一个知情者的心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屈辱与愤怒之后,破晓议会内部弥漫着一种更加决绝、近乎悲壮的氛围。然而,现实的困境依然冰冷地摆在面前:内部渗透的威胁并未解除,外部“清道夫”在司徒的支持下骚扰不断,而建造“启明星号”所需的某些稀有材料和尖端技术,远远超出了青囊城和归墟城的库存与能力范围。
“我们不能再闭门造车了,”顾凌在议会上直言,他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包括通过远程连线参与的归墟城代表欧阳靖,“司徒可以全球布局,利用代理人和精神污染四处点火,我们却固守这两座城市。必须主动出击,寻找盟友,整合散落在世界各地的资源和力量。否则,就算‘启明星号’建成,我们也只是在建造一座华丽的坟墓。”
他的话音刚落,“织网”战团就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仿佛回应般的消息。他们一直试图修复和监控的、源自旧时代全球通讯网络的几个备用节点,竟然收到了一个来自欧亚大陆腹地的、微弱但极其稳定的加密信号!信号内容并非求救,而是一份简短的、包含部分前沿物理学公式和异常能量模型的“学术交流”请求,落款是 “乌拉尔山避难所,‘智慧之环’理事会” 。
这是一个拥有高度科技水平,并且一直在默默观察、甚至可能研究着这个末日世界的幸存者势力!
几乎在同一时间,负责与动物伙伴沟通的妞妞,也拉着季青瑶的衣角,传递了望舒感知到的信息。通过与其他区域动物族群的微弱精神链接,望舒感知到,在遥远的亚马逊雨林深处,存在着一个庞大的、与变异植物形成了奇妙共生关系的“木语者”部落;而在非洲大陆的稀树草原上,则有一支适应了剧烈辐射环境、崇尚**力量与古老部落图腾的“烈日之民”在活动。
希望,并非只存在于青囊城。人类文明的火种,仍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以不同的形式顽强燃烧。
经过激烈而谨慎的讨论和风险评估,破晓议会最终决定,兵分两路,派出两支特使团。
第一支,科技交流团,由楚望亲自带队。 乘坐唯一一架经过符文强化的、具备试验性短途空间跳跃能力的小型飞行器,前往遥远的乌拉尔山。目标是与“智慧之环”建立正式联系,交换技术,尤其是他们可能拥有的、关于高密度能量存储和新型材料方面的知识,并尝试说服他们加入“破晓计划”。此行风险极高,对方意图不明,可能存在技术掠夺的风险,甚至可能是司徒设下的又一个陷阱。
出发前夜,楚望在整理行装时,白栀默默走了进来,将一个小巧的、装着高效急救药剂和神经镇定剂的医疗包塞进他的行李侧袋。“小心点,”她低声说,眼神里充满了担忧,“那边的情况我们一无所知,别光顾着讨论公式,忘了保护自己。” 楚望推了推眼镜,难得地没有反驳,只是轻轻“嗯”了一声,拍了拍她的手背。
第二支,生态与文明接触团,由季青瑶带队。 成员包括林晚(她的冰系能力能有效应对雨林的湿热和可能的毒虫)、老船长(负责所有装备的沿途维护和保障)、以及望舒和妞妞(作为与自然和其他生命形式沟通的桥梁)。他们将乘坐数辆地面适应型重型装甲车,前往相对较近的、据信有“木语者”活动的区域。目标是尝试与这些与自然深度共生的势力接触,了解他们对当前世界的独特认知,寻求合作可能,并调查该区域可能存在的、未被记录的稀有生物或矿物资源。此行风险在于完全未知的、危机四伏的变异生态环境,以及可能存在的文化隔阂与敌意。
季青瑶在出发前,去了一趟归墟城的医疗中心看望母亲李桂芳。李桂芳正在忙着调配一批新的抗辐射药剂,看到女儿来了,才放下手中的工作,仔细打量着她。“又要出去了?”她轻声问,眼中是掩饰不住的牵挂。
“嗯,去找找看有没有更多的朋友。”季青瑶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轻松些,“妈,您别太累着。”
李桂芳拉起女儿的手,感受着她指尖因为长期握持武器和引导能量而留下的薄茧,叹了口气:“瑶瑶,我知道你肩上的担子重……但别忘了,你也是妈的女儿。凡事……量力而行,平安回来。”她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将一瓶自己精心调配的、能快速恢复体力的药丸塞进季瑶手里。简单的动作,却承载着千言万语。
顾凌负责留守,统筹“启明星号”的建造和基地的整体防御。在季瑶出发的那个清晨,他亲自到车库送行。晨光熹微中,他替她整理了一下略显凌乱的衣领,低声道:“保持通讯畅通,遇到危险,不要逞强,立刻撤回。家里……有我在。”
季青瑶看着他坚毅的眼神,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家……是啊,我们为之奋斗的,不就是一个能安心称之为家的地方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