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依靠强大意志力和严密组织维系着的脆弱平静,最终在一次由顾凌亲自主持的、范围扩大至包括各战团负责人、主要技术部门主管、核心科学家代表,甚至还有几位像李芸这样被推选出来的、在平民中颇有威望的代表的高层会议上,被毫不留情地打破。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得如同实质。巨大的全息投影屏上,冰冷的数据曲线和图表无声地诉说着严峻的现实:能源消耗曲线固执地持续逼近红色警戒区、声波篱笆核心能量节点的疲劳度读数令人担忧、外部变异生物的活动频率虽然被抑制,但仍在缓慢而坚定地增加、以及…最令人不安的——来自深海方向和遥远西伯利亚冰原的异常能量波动信号,正变得越来越清晰,仿佛某种庞然大物正在缓缓苏醒。
“诸位,”顾凌的声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一如既往的低沉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近乎冷酷的决断力,“现状如何,这些数据已经说得足够清楚。声波篱笆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但它不是永恒之壁。我们的资源在持续消耗,敌人却在不断进化、适应,甚至在窥伺我们的弱点。困守孤城,依赖一道不断被削弱的屏障,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被漫长的围困拖垮,或是被一次突如其来的强力打击彻底摧毁。”
他深邃的目光如同探照灯,缓缓扫过在场每一张凝重而忧虑的面孔:“我们必须改变策略!我们必须走出去!不仅仅是为了短暂的侦查或是零星的资源采集,而是为了让我们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战士、工程师、科学家,乃至每一位普通居民,都真正学会如何在这片彻底改变了的、残酷的新世界上生存下去!我们需要更广阔的缓冲空间和资源点,我们更需要的是…经历过风雨鲜血淬炼的、真正坚韧强悍、能够直面危险的公民!”
他的手指在控制板上重重一点,投影屏幕上的数据瞬间切换,四个棱角分明、仿佛带着金石之音的黑色大字赫然出现——“砺刃计划”!
计划的核心内容清晰而震撼:在确保绝对安全和进行最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分批次、分区域,组织城内所有符合年龄和健康标准的居民,进行短期的、高度受控的城外实践历练。初期历练区域被严格划定在声波篱笆内部、已经被战斗部队反复拉网式清理并处于严密监控下的“相对安全区”。
具体内容包括:
1. 生存实践课: 由经验最丰富的“雨林斥候”和精英战士担任教官,传授最基础的野外生存技能:辨认极少数确认安全的可食用植物和菌类、寻找并初步净化水源、利用就地材料搭建最简易的应急庇护所、学习使用基础防御工具和信号设备。
2. 环境适应训练: 让居民亲身感受外界的真实温度、湿度、气压、光线,克服对陌生、恶劣自然环境的原始心理恐惧,锻炼在户外的体能和意志力。
3. 协同协作演练: 打破日常工作和生活圈,将不同背景、年龄、职业的人混合编成小队,培养在陌生危险环境下的团队协作能力、信任感与集体责任感。
4. 资源识别与收集: 学习识别可能有用的矿物、特殊土壤样本、未被污染的植物标本等,为科研部门的分析和资源拓展提供最前线的基础信息。
顾凌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先前死寂的气氛瞬间被打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低声议论和反对声。
“指挥官!我坚决反对!”首先霍然站起身的是负责城内治安与秩序的负责人,他脸色因激动而涨红,语气急促,“这太冒险了!简直是疯狂!城外!那是城外!哪怕是我们划定的所谓‘安全区’,谁能保证百分百没有漏网之鱼?谁能预测天气突变?谁能确保不会有突发性生态变化?一旦出现意外状况,哪怕只是小规模的骚乱或恐慌,都可能造成连锁反应,导致灾难性后果!我们负不起这个责任!” “指挥官,我也认为此举过于激进,欠妥。”一位资历颇老、作风严谨的科学家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语气沉重而理性,“普通居民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军事化训练,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体能状况、应急反应速度,都无法与战士相提并论。强行让他们面对外部环境,很可能非但不能达到锻炼目的,反而会引发大规模心理创伤、不必要的伤亡,甚至…动摇城内的稳定基础。” “资源调配的压力太大了!”后勤主管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敲着桌子上的数据板,“要组织如此大规模的城外活动,需要抽调大量的防护装备、武器、医疗物资、通讯设备、备用能源!这会严重影响我们现有的生产计划、防御设施维护、还有‘星鼎’和‘深海’两个重点项目的资源供给!得不偿失啊!”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一位作战参谋补充道,面色严峻,“万一,就在历练过程中,城外突然发生大规模、高强度的袭击怎么办?声波篱笆是否需要瞬间提升功率?我们如何保证能在极短时间内,将散布在外的、毫无经验的居民全部安全、有序、一个不落地撤回城内?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就是灭顶之灾!”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