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幔帐残损与谣言暗涌

鲁小山的凿子刚把燕尾榫嵌进主柱,戏台门口就传来林晓的惊呼。声音里带着哭腔,像被风吹断的棉线,扎得人心里发紧。安诺手里的砂纸还沾着木屑,立刻往门口跑——只见林晓蹲在地上,手里捧着半块幔帐残片,残片的边缘被撕出一道大口子,原本绣着“周记”堂号的地方,金线被扯得七零八落,像团乱麻。

“怎么回事?”安诺蹲下来,指尖碰了碰残片的裂口,边缘还带着新鲜的毛茬,是刚撕坏的。

林晓的眼泪掉在残片上,晕开一小片湿痕:“我刚才去给鲁师傅送茶水,回来就看见它掉在地上,旁边还有几个小孩在跑……我问是谁碰的,他们都跑了。”

戏台外的土路上,几个半大的孩子正往村西头跑,其中一个孩子手里还攥着根金线,是从幔帐上扯下来的。李爷爷气得烟袋锅子都歪了,起身就要去追:“这谁家的孩子?这么不懂事!老祖宗的东西也敢糟蹋!”

“别追了。”安诺拉住李爷爷,目光落在残片的裂口上,“先看看能不能修。老刘师傅懂戏服修复,说不定有办法。”

老刘师傅刚从工具包里翻出针线盒,听见这话赶紧走过来。他拿起残片,对着光看了看,手指捻了捻金线的材质:“是老金线,现在很难找一模一样的。裂口太长,得用‘补绣’的法子,把断了的金线一点点接起来,再用同色的丝线把裂口绣住,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要多久能修好?”林晓的声音还带着颤,“后天文旅局的评委可能会来考察,要是残片还破着,他们会不会觉得我们不重视老物件?”

“最快得一天一夜。”老刘师傅把残片放在干净的棉布上,“我今晚不睡觉,也得把它补好。你们得帮我找几样东西——同色的老丝线、蜂蜡,还有细针,针太粗会扎坏残片。”

江树刚从镇上买完材料回来,手里拎着个布袋子,听见这话立刻说:“我去邻村的老针线铺问问,他们说不定有老丝线。安诺你留在村里,看看能不能找到蜂蜡,李爷爷帮忙找细针。”

众人刚要分头行动,村西头的赵二婶就领着几个村民走了过来。她的目光落在地上的幔帐残片上,嘴角撇了撇:“这才几天啊,老物件就弄坏了,我看你们根本就不会保护,还修什么戏台?不如拆了盖仓库,省得糟蹋东西。”

“二婶,这是意外,不是我们故意弄坏的。”林晓赶紧解释,手里还攥着那根扯下来的金线。

“意外?我看是你们不上心!”赵二婶提高了嗓门,旁边的村民也跟着附和,“就是啊,连个残片都看不好,还怎么指望你们修好戏台?”

“你们别在这儿瞎起哄!”李爷爷把烟袋锅子往石阶上一磕,火星溅起来,“安诺他们天天忙到半夜,比谁都上心!当年修水渠的时候,你们谁不是等着戏班捐钱?现在戏台要修了,你们倒好,只会说风凉话!”

赵二婶被噎了一下,却没走,反而往戏台里凑了凑:“我可不是说风凉话。刚才我在村口听见张厂长说,你们的戏台修复项目根本没通过国土局的审批,还占了村里的自留地,说不定过几天就要被拆了。”

“张厂长?”安诺皱起眉,“他又在造谣!我们昨天已经拿到国土局的核查结果,戏台是集体公共用地,根本没占自留地!”

“谁知道你们的核查结果是真是假?”赵二婶哼了一声,“张厂长说,他有朋友在国土局,要是你们真合规,怎么会有人举报?我看啊,你们就是在骗大家,想拿文旅局的钱自己用!”

这话一出,旁边的村民都炸开了锅。刘叔拎着水桶,脸色也变了:“要是真被拆了,我家的麦子还堆在临时仓库里,到时候可怎么办?”

“就是啊,安诺,你得给我们个说法!”

“别吵了!”安诺提高了声音,手里拿着昨天从国土所复印的土地档案,“这是民国时期的土地档案,上面写得清清楚楚,戏台是集体公共用地!昨天国土局的人也来了,核查没问题,张厂长的话都是假的,他就是想让我们修不成戏台,好让溪头村抢名额!”

村民们围过来看档案,赵二婶却往后退了退,嘴里还念叨:“谁知道这档案是不是你们自己做的?一张破纸,能当证据吗?”

“这是从镇国土所复印的,上面有公章!”老支书走过来,指着档案上的红色公章,“不信你们可以去镇国土所问,要是我说谎,你们再骂我也不迟!”

村民们的议论声渐渐小了,赵二婶看没人附和自己,悻悻地转身走了:“我就是随口说说,你们别当真。”

看着赵二婶的背影,安诺心里有点沉——张厂长的谣言已经开始影响村民了,要是不尽快澄清,说不定会有更多人动摇。她拿出手机,给江树发了条消息:“找到丝线后,顺便去趟王婶家,问问张厂长最近有没有在村里散布别的谣言。”

江树很快回复:“好,我知道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