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一次小组讨论的冷场

芒种过后的雨总带着股黏糊的热,像块刚拧干的湿毛巾捂在脸上,连呼吸都带着水汽。教学楼的墙面上渗着细密的水珠,顺着砖缝蜿蜒而下,像谁偷偷画的小溪。教室里的吊扇转得有气无力,铁架发出“吱呀吱呀”的呻吟,混着窗外此起彼伏的蝉鸣——那蝉像是被热昏了头,叫得又急又哑,把午后的困倦搅得更浓。林溪把胳膊肘撑在桌上,指尖无意识地卷着草稿纸的边角,纸上画着半只歪脖子鸟:圆滚滚的身子,翅膀却歪向一边,羽毛被她涂得乱糟糟,像被暴雨淋过似的。这是她第无数次试图用画画缓解紧张,可笔尖总不听使唤,连鸟的眼睛都画成了两个不对称的黑点,像在赌气。

“要不……咱们先列个提纲?”江翊的声音突然响起,像颗小石子投进安静的池塘,漾开圈圈涟漪。他面前摊着本浅灰色笔记本,封面上用钢笔写着“小组讨论记录”几个字,笔画工整得像打印的,横平竖直,却在末尾画了个小小的问号,弧度弯弯的,像在替他表达犹豫。他的手指搭在笔记本边缘,指甲修剪得很整齐,指腹因为常握笔,泛着淡淡的粉色,有层几乎看不见的薄茧。

这是他们小组作业的第一次正式讨论。王老师特意在早读课上叮嘱,“校园故事集”不能只堆素材,得细化框架:“按时间线分块,1980年代写灰砖楼与老钢琴,2000年代加塑胶跑道的变迁,现在就写你们眼里的香樟树——再补充些学生视角的对比,让故事有呼吸感。”林溪早上特意提前十分钟到教室,书包里装着连夜整理的采访笔记:周老师提到的“冬天走廊的麻袋片”被她画成了卡通地毯,老钢琴的琴键旁标着“缺黑檀木键”,连香樟树的年轮都数了三遍,记成“约40圈”。可在看见江翊已经坐在座位上时,那些准备好的开场白突然卡在喉咙里,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他穿着件干净的白衬衫,袖口卷到小臂,露出的手腕上戴着块旧手表,表盘里的指针“咔哒咔哒”地走,敲得她心慌。她只能假装整理画本,翻开周老师的采访页,把辫子上的红绳细节画了又擦,擦了又画,纸面都起了毛边,红绳的线头却始终没画对。

江翊的指尖在笔记本上划着线,笔尖悬在“1980年代校园设施”那栏,迟迟没落下。他的睫毛很长,垂下去时在眼睑上投出片浅影,像小扇子。“周老师说的灰砖教学楼,你觉得该配什么样的插画?”他终于开口,声音很轻,像怕惊扰了午后的安静,尾音带着点不易察觉的试探,“写实点还是……像上次画三花猫那样,加些小人?”

林溪猛地抬起头,正好撞见他的目光——那双眼睛像被雨水洗过的玻璃,干净又亮,瞳孔里映着窗外的香樟树,叶影摇摇晃晃。她慌忙低下头,盯着草稿纸上的歪脖子鸟,耳根却像被太阳晒得发烫:“加、加小人吧,”话说出口才发现声音有点抖,像被风吹得发颤,“上次体育老师说,那时候的学生总在走廊里跳房子,用白色粉笔在地上画格子,一格写‘天’,一格写‘地’,跳错了要罚唱国歌。”她边说边用铅笔在鸟旁边画了个小小的跳房子格子,格子里歪歪扭扭写着“1”“2”“3”,还在角落画了个叉,像真的有人跳错了似的。

空气突然静了下来。吊扇的“嗡嗡”声在耳边盘旋,像只不知疲倦的小蜜蜂,窗外的蝉鸣也顿了顿,仿佛在等他们接话。江翊没接话,林溪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手指无意识地抠着画本的塑料封面——那是苏晓晓送的,封面上印着只草莓熊,她把熊的耳朵都快抠掉了。她能感觉到他的目光落在自己的草稿纸上,那只没画完的歪脖子鸟像在嘲笑她的笨拙:平时和苏晓晓在一起,她能从早读聊到放学,从数学老师的新发型说到巷口冰棒摊的绿豆沙,怎么一到江翊面前,就成了闷葫芦?

“那个……”两人同时开口,又同时停下,像被按了暂停键。江翊的耳尖瞬间红了,像被夕阳染过的云彩,他慌忙指了指林溪的画本,指尖微微蜷起:“你先说。”

“我是想说,”林溪深吸一口气,把画本往他那边推了推,纸页摩擦发出“沙沙”声,“周老师说的老钢琴,我想画成半开着琴盖的样子,里面飞出音符,像小蝴蝶——”她指着画纸上的简笔画,音符被画成了带翅膀的小圆圈,翅膀上还沾着点淡金色的桂花,“这样能和现在的音乐课形成对比。现在的电子琴虽然方便,按一下就出和弦,却没有老钢琴的木头味。周老师说,那钢琴是1978年买的,琴身有股松木香,混着学生偷偷放的桂花,下雨时特别浓。”

江翊的眼睛亮了亮,像落了星星,瞳孔里映着画纸上的小音符。他拿起笔,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小小的音符,翅膀的弧度和林溪画的几乎一样,只是在翅膀尖加了点阴影,像沾了露水:“很好,比我想的‘静止的钢琴’更有灵气。”他顿了顿,笔尖移到琴键的位置,画了片小小的叶子,“还可以在琴键上画片香樟叶,呼应现在的校园——那棵树肯定见过老钢琴,说不定还听过琴声呢。周老师不是说,香樟树的根在图书馆底下盘了很远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蝉鸣里的向阳处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