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林溪发现江翊的错题本比老师的还详细

模考结束的铃声响起时,林溪长长舒了一口气,笔尖在试卷上最后一个句号处轻轻顿住。她合上笔帽,指尖抚过卷面工整的字迹,心里满是踏实——地理最后一道洋流题,她准确标出了“北半球顺时针”的流向,没再像之前那样混淆;历史大题里“辛亥革命的思想影响”,她不仅写了“传播民主共和观念”,还补充了“促进民众思想解放”,正好对应江翊之前提醒的“得分点要全”;就连最容易粗心的政治选择题,她都用铅笔逐字圈画了“不正确的是”“错误说法”这类关键词,避免掉坑。

走出考场,午后的阳光落在身上,暖融融的。苏晓晓从后面快步追上来,一把挽住她的胳膊,语气里满是雀跃:“林溪!这次模考感觉怎么样?我最后那道地理等高线题,差点又忘了‘高谷低脊’的口诀,还好考前你拉着我抽查了三遍,不然肯定又错了!”

林溪笑着点头,眼角弯起:“我也感觉比上次好多了,江翊整理的政治大题模板帮了大忙,‘公民义务’那道题,我照着他给的‘观点 材料 总结’结构答,写得特别顺。对了,江翊呢?刚才在考场门口没看到他,不是说好了一起回教室吗?”

“估计在教室整理东西呢,”苏晓晓挤了挤眼睛,凑到她耳边小声说,“你俩这‘模考搭档’也太默契了,从背书到刷题都形影不离,回头要是一起考进文科实验班,可得请我吃顿大餐,火锅必须安排上!”

两人说说笑笑地回到教室,刚推开门,就看到江翊坐在靠窗的座位上,手里捧着一个蓝色封面的笔记本,正低头写着什么。阳光透过窗户斜斜洒进来,落在他的发梢和笔记本上,把书页的边角都染成了暖金色,连他握笔的手指都透着淡淡的光。

林溪放轻脚步走过去,轻轻敲了敲他的桌子:“模考都结束啦,还在忙什么呢?不趁着这会儿放松会儿吗?”

江翊抬起头,看到她时眼里瞬间闪过一丝笑意,像阳光落在湖面,漾开温柔的涟漪。他把笔记本往她面前推了推,声音带着刚考完试的轻松:“刚把模考里可能出错的知识点记下来,比如历史大题里‘新文化运动的传播途径’,还有地理的‘气候类型判断’,等会儿你看看,要是有没掌握的,我们趁周末再一起巩固。”

林溪好奇地拿起笔记本,指尖触到封面细腻的布料,翻开的瞬间,眼睛一下子亮了——这根本不是普通的笔记本,而是江翊的专属文科综合错题本。扉页上用钢笔工整地写着“文科综合错题集”,下面还特意标注了“按科目分类(历史/政治/地理),附错误原因 易错点分析 拓展知识点”,连分类符号都画得整整齐齐。

她顺着页面往下翻,历史部分的第一页就是“近代化探索专题”,每道错题都抄录了完整题干,连选项都一字不差,关键时间和关键词用红笔圈得清清楚楚。比如一道关于“洋务运动企业性质”的题,旁边不仅写了“错误原因:混淆军事工业与民用企业,误将‘江南制造总局’归为民用企业”,还补充了“拓展知识点”:“军事工业:自强口号,官办,代表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民用企业:求富口号,官督商办,代表轮船招商局(李鸿章)、开平煤矿(李鸿章)”。更让她惊讶的是,连老师上课只提了一句的“汉阳铁厂(张之洞创办,中国近代最早的钢铁企业)”都写得明明白白,还标了“常考点,需记创办人及地位”。

“这……这也太详细了吧?”林溪忍不住感叹,手指轻轻拂过字迹工整的页面,语气里满是佩服,“比我们老师发的复习提纲还全面,老师只让我们记错题和答案,你连错误原因、拓展知识点都整理了,简直像一本迷你教辅书!”

江翊挠了挠头,耳尖微微泛红,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平时做题的时候,遇到没掌握的知识点,就顺手记下来了。我记性不算特别好,怕自己下次再犯同样的错,所以把错误原因和拓展内容都写清楚,复习的时候就能直接看,省得再翻课本找半天。”

林溪继续往后翻,地理部分的“洋流分布”专题更是让她眼前一亮——江翊不仅用铅笔画了简易世界洋流图,暖流用红色虚线标,寒流用蓝色实线标,还在图旁边写了朗朗上口的“记忆口诀”:“北半球顺时针转,南半球逆时针转,赤道暖流分两边(北半球赤道暖流/南半球赤道暖流),中低纬环流记‘寒暖流分布’”。甚至连“秘鲁寒流形成渔场的原因”,都分了三点条理清晰地写着:“1. 秘鲁寒流为上升补偿流;2. 上升流将海底营养盐类带到海面;3. 营养盐类促进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食物,形成秘鲁渔场”,每一点后面都加了小括号备注“模考高频考点,需完整答出三点”。

“你怎么能整理得这么清楚啊?”林溪抬头看向江翊,眼里满是惊叹,“我之前背洋流图,总记混南北半球的方向,看了你整理的口诀,一下子就记住了,比我死记硬背半天管用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蝉鸣里的向阳处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