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力的音频刚结束,林溪就对着解析本皱起了眉——最后一道选择题还是错了,错因和昨天一样,没抓住对话里的隐性逻辑。她把笔往桌上一放,有点泄气地趴在胳膊上:“怎么总是错这种题,我是不是对英语没天赋啊?”
“不是没天赋,是方法没找对。”江翊的声音在头顶响起,他抽走林溪手里的解析本,指尖点在对话中的关键句上,“你看这里,男士说‘I have to finish the report first’,其实就是在委婉拒绝女士的邀约,答案里的‘decline’就是这个意思,你之前总盯着‘report’这个词,忽略了语境。”
林溪抬起头,看着他在草稿纸上画的逻辑关系图,突然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之前总逐字翻译,没注意说话人的语气。”
“以后练听力时,多注意语气和上下文,别纠结单个单词。”江翊把解析本还给她,又从书包里拿出一个浅蓝色的文件夹,“这里面是我整理的‘听力隐性逻辑总结’,有转折、委婉拒绝、建议这些常见类型,你可以随身带着,课间翻一翻。”
林溪接过文件夹,翻开第一页就愣住了——里面不仅分了类,还每个类型都附了3个真题例句,重点词用荧光笔标了出来,甚至在旁边写了“林溪注意:听到‘but’‘however’要重点听后面内容”的小字。她捏着文件夹的指尖微微发热,心里像被温水浸过,软得一塌糊涂。
“江翊,你花了多久整理这个?”林溪抬头看他,眼底有点发亮。
“没很久,”江翊避开她的目光,假装翻自己的英语书,耳尖却悄悄红了,“之前整理竞赛资料时,顺便总结的,对你应该有用。”
林溪知道他在撒谎——竞赛资料和高考听力题型根本不一样,他分明是特意为她整理的。她没戳破,只是把文件夹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最里层,像珍藏一件宝贝:“谢谢你,这个对我太有用了。”
那天下午的自习课,林溪按照江翊的方法练听力,正确率果然提高了不少。她兴奋地把错题本推到江翊面前,指着对勾比错号多的页面:“你看!我这次只错了两道!比昨天进步了!”
江翊凑过去看,看到她在错题旁边写的“注意隐性逻辑”“听到‘maybe’要警惕”的备注,嘴角忍不住弯了弯:“进步很快,继续保持。不过作文还要加强,上次老师说你的句型有点单一,我们可以每天练一篇短文,我帮你改。”
“好啊!”林溪立刻答应,突然想起什么,压低声音问,“那……我们要不要定个‘秘密同盟’?就我们两个人,每天一起练英语,互相监督,谁偷懒谁就请喝奶茶?”
江翊的动作顿了一下,转头看向林溪——她眼里闪着期待的光,脸颊因为兴奋有点泛红,像颗熟透的樱桃。他喉结轻轻动了动,轻声说:“好,秘密同盟。”
“耶!”林溪悄悄比了个胜利的手势,又赶紧坐直身体,怕被周围的同学发现。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地把“秘密同盟”的约定记在心里,像守护着一个只属于彼此的小秘密。
从那天起,高二(3)班多了两个“神秘”的身影——每天早上早读前,他们会提前20分钟到教室,在后排的空位置上一起练听力,江翊负责放音频、讲难点,林溪负责记笔记、提问题;每天下午自习课结束后,他们会多留15分钟,林溪把写好的短文交给江翊,他用红笔仔细修改,从句型到语法,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然后两人一起讨论怎么优化;偶尔课间,林溪会把遇到的难题写在纸条上,悄悄递给江翊,他会在纸条背面写下解题思路,再偷偷传回来,像在进行一场有趣的“暗号游戏”。
有一次,陆知行早上来得早,看到他们在后排一起练听力,凑过去好奇地问:“你们俩偷偷在干嘛呢?是不是有什么秘密不告诉我们?”
林溪赶紧把听力解析本合上,假装整理书包:“没什么啊,就是一起练英语,你不是说要当‘后勤部长’吗?快帮我们拿两瓶矿泉水,渴了。”
陆知行半信半疑地去拿水,江翊趁机把“听力隐性逻辑总结”放进林溪的书包,两人交换了个眼神,偷偷笑了——这个“秘密同盟”,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这种专属的默契,让复习的日子多了份甜甜的期待。
周末的时候,他们还会约在学校附近的图书馆。林溪会提前带好妈妈做的三明治,江翊则会带一杯热牛奶,放在林溪面前:“你胃不好,别喝凉的。”两人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玻璃落在书页上,林溪练听力、写短文,江翊改作业、整理资料,偶尔抬头对视一眼,不用说话,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
有一次,林溪写短文时卡了壳,对着题目“我的小确幸”发呆了半天。江翊看到了,在草稿纸上写了“温牛奶的热气”“听力解析本上的备注”“辅导室里的柠檬糖”这几个短语,推到她面前。林溪看着这些熟悉的小事,突然有了灵感,笔尖飞快地在纸上移动,很快就写完了短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