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当圣湖的蓝撞进离别的愁

董盛顺越说越乐,“这小子,打小就主意正,也皮实。村里人……唉,都知道我这情况,也多亏了盛福他们这些本家兄弟,还有像六婶儿那样的好心邻居,有一口吃的都惦记着给这孩子留点。活着的时候是个傻子,帮不上啥忙,净添乱……”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但很快又振作起来,“不过现在好了!爹马上就是正儿八经的地府公务员了!金饭碗!以后也能堂堂正正地帮衬俺儿子了!”金牙的光芒再次变得璀璨,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车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刘晓绘声绘色的任务冒险,董盛顺爆料的福喜童年糗事,交织成一幅温暖的画卷。戈壁滩的苍茫仿佛也被这笑声驱散了几分。

董福喜听着父亲讲述自己的童年,那些早已模糊的记忆片段在父亲生动的描述中重新变得清晰,带着泥土和阳光的气息。他看着后视镜里父亲那因回忆而显得格外明亮的金魂,听着父亲语气中那份混合着自嘲、感激和对儿子深沉的爱意,心头那股即将离别的酸涩感几乎要满溢出来。他努力压下情绪,借着刘晓和霍盈的笑谈,也加入了对话,分享着一些任务中的趣事和乌龙。

然而,随着车轮不断向西,深入高原腹地,轻松的氛围渐渐被另一种现实取代。平坦的公路开始变得起伏不定,偶尔出现坑洼。风也越来越大,卷起沙尘拍打着车窗,发出沙沙的声响。天空的蓝色似乎更深邃了,阳光更加刺眼,空气也明显稀薄起来。

董福喜握紧了方向盘,感受着车身传递来的细微变化。他再次习惯性地抬眼看向天窗上方,那团温暖的金光依旧在。

“爹,你看那边光秃秃的山梁,像不像咱老家后山下雨冲出来的沟?”董福喜问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仿佛这样的对话能驱散前路的未知。

“不像!差远了!”

董盛顺立刻反驳,金魂的光芒似乎也因专注而凝聚,“咱老家的山再秃,那也是土山,有草有树!这地方,石头都露着,跟被扒了皮似的!看着就硌得慌!”

一阵强侧风猛地刮过,车身明显晃了一下。方婉婷在后排轻轻“啊”了一声。

“爹,这风真大,吹得车都晃。”董福喜稳住方向,意念带着点抱怨,更像是在寻求一种确认。

“废话!高原嘛!儿子,开稳点!”

董盛顺的语气带着关切,金魂微微下沉,似乎想离儿子更近些,“别把婉婷她们颠着了!盈盈,你俩坐稳当啊!”他还不忘提醒后排的姑娘。

董福喜笑了笑,心中稍安。他看着前方似乎永无尽头的道路和远处隐约可见的更高更荒凉的群山轮廓,一个盘旋已久的问题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爹,你说吐蕃那边,聂拉木……会是什么样子?”他的声音里,藏着对终点的迷茫,更藏着对终点之后必然到来的分离的恐惧。

“管他啥样!”

董盛顺的金魂豪迈地一闪,带着一种混不吝的乐观,“去了就知道了!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再说了,有爹在,啥妖魔鬼怪都不怕!咱们爷俩联手,啥任务拿不下?”他铿锵有力,试图给儿子注入信心。

董福喜重重地点点头,目光坚定地望向前方。车厢内,刘晓和霍盈的低声交谈也停止了,大家都被这壮阔而略显严酷的景色和董盛顺那豪迈的宣言所感染。

这些父子间的对话,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甚至有些无聊。但在董福喜听来,每一个字都重若千钧,弥足珍贵。他贪婪地捕捉着父亲意念中的每一个情绪波动,每一次金光的闪烁。他知道,这样的对话,这样的陪伴,这样的可以随时“看见”父亲的安心感,正在进入倒计时。车轮每向前滚动一圈,那象征着父亲转正的90%进度条,就仿佛在无声地提醒他,离别的时刻又近了一步。

车子继续前行,驶向那片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充满未知与挑战的雪域高原。欢声笑语沉淀下来,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期待、敬畏与淡淡离愁的沉默,只有引擎的轰鸣和呼啸的风声,在广袤的天地间回响。

当车辆驶入青海境内,车窗外的景色开始褪去河西走廊的苍凉,换上一种更高、更冷峻的荒原风貌。在抵达青海湖的前一晚,他们在西宁做了短暂休整。这座高原古城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四人一魂找了家口碑不错的炕羊排店。热炕烧得暖融融的,巨大的铁盘里堆满了滋滋冒油、香气四溢的羊排,配上烤得焦黄的土豆和青红椒,令人食指大动。

“嚯!这味儿,绝了!”

刘晓夹起一大块羊排,烫得直哈气,还不忘吹嘘,“比咱在临海吃的海鲜也不差!对吧,盈盈?”他习惯性地看向霍盈,眼神亮晶晶的。

霍盈小口喝着热腾腾的牦牛酸奶,闻言笑着点头:“嗯,各有风味。不过这酸奶真好喝,醇厚得像奶酪。”她小心地避开刘晓过于热切的目光,脸颊在炉火映照下微微泛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守村人地府转正记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