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时光匆匆而过。这一日,小李慕玄再次站到了杨德高面前,眼神中少了之前的浮躁与不服,多了几分沉静与跃跃欲试。经过杨程光这几日堪称“点石成金”的调教,他对倒转八方的理解已然踏入了新的天地,许多以往模糊不清的关窍豁然开朗,此刻他急需一个合适的对手来验证心中所想。
不远处,老李慕玄抱着胳膊,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眼神中透着一丝难得的欣慰。他欣慰的不仅仅是平行世界的自己有所进步,更深层的原因,是他对杨程光这个人的认可与敬佩。在他心中,杨程光是一位真正值得敬重的强者。他可是清楚记得这位老友那彪悍到令人窒息的人生轨迹:十七岁那年,接连丧父丧师,以少年之躯扛起岌岌可危的杨家;年轻时便敢开着飞机远渡重洋,直闯东岛,更曾在浩瀚天空中与敌搏杀,经历无数次血与火的战争洗礼;在东岛人败局已定、狗急跳墙发动绝望袭击时,当时已踏足半步绝顶的杨程光,以一敌三,硬生生斩杀了三名东岛半步绝顶的高手,稳住了阵脚;后来的百新之战,他更是一人一刀,挡住了新世界理事会顶级高手的突袭,并阵斩了该理事会实力最强的高手! 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是镇压国内那些桀骜不驯异人的主要定海神针。哪都通公司明面上的高手或许不算最多,却能令整个异人界忌惮不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真要把事情闹到不可收拾,他们是真敢请这位老爷子出山的!杨程光的绝顶之名,不是吹出来的,是实打实用无数强敌的尸骨堆砌出来的!同辈的高手们,无人不清晰记得这个男人的强悍。在老李慕玄看来,或许他的师父杨前方修为境界更高,但若论起对外的威慑力与那份尸山血海中杀出来的煞气,杨程光无疑更胜一筹。
场中,较量再次开始。
这一次,小李慕玄一改上次的莽撞硬冲,手段明显精妙了许多。他并未急于近身,而是利用初步掌握的、更为精细的力场操控,开始进行试探与限制。
只见他双手虚引,无形的力场不再是大开大合的推拉,而是化作数股更为凝聚、灵动的“触手”,或缠绕杨德高的脚踝试图破坏平衡,或在他发力路径上设置柔韧的屏障进行阻滞,甚至尝试干扰杨德高自身炁息的流转。虽然力道还不算太强,技巧也略显生涩,但这份对力场“精细化”和“多线程”操控的思路,已然有了几分杨程光那“编织力场”的影子。
坐在一旁观战的老老天师张静清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才几天功夫,这小子的倒转八方竟有如此明显的进步?他不由得看向身旁气定神闲的杨程光,好奇问道:“杨先生,您这是给他开了什么小灶?进步如此神速。”
杨程光捋了捋雪白的长须,浑不在意地笑了笑:“没什么,就是教了点发力的小技巧,如何更省力,如何让力更‘听话’一点。这孩子脑子不笨,一点就透。” 他话说得轻描淡写,但张静清何等人物,瞬间就明白,这绝不是什么“小技巧”,而是直指功法核心运用理念的高深点拨!能让一个人在短短几天内对功法的理解和运用上一个大台阶,这杨程光在“教学”上的本事,恐怕比他显赫的战绩更令人心惊。
面对小李慕玄焕然一新的攻势,杨德高初时也感到有些意外和别扭。但他无愧于其天才之名,短暂的适应后,他那双大眼睛里闪烁的不是慌乱,而是浓浓的兴趣和探究欲。你打你的,我学我的!他开始仔细观察小李慕玄力场变化的节奏、发力方式以及那些刁钻的干扰角度。
很快,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杨德高也开始尝试模仿小李慕玄的技巧!他同样分出部分心神,操控倒转八方的力场,不再是单纯的防御或硬碰硬,而是学着对方的样子,进行更为精细的格挡、偏转,甚至尝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类似的力场“触手”去干扰小李慕玄的发力。
一时间,场中情形变得颇为有趣。两人仿佛师出同门,运用的都是倒转八方的基础法门,却在细节上不断变化、互相拆解。力场在空中无声地碰撞、交织、湮灭,发出细微的嗤嗤声。小李慕玄胜在思路被开拓,技巧更为新颖刁钻;而杨德高则胜在天赋异禀,学得快,根基更为扎实,虽然模仿来的技巧不如对方纯熟,但往往能凭借更强的炁感和控制力,在关键时刻稳住阵脚。
两人你来我往,打得难分难解,陷入了某种僵持。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现在使用的技巧,确实算是“同一个师父”(杨程光理念指导下的倒转八方)教的,彼此知根知底,很难在技巧层面迅速分出高下。
僵持了片刻,杨德高小眉头微微蹙起,他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只见他深吸一口气,体内功法悄然转变。
一直在密切关注战局的澄真忽然轻“咦”了一声,脸上露出了明显的惊讶之色。她感觉到杨德高身上的炁息陡然变得纯粹而磅礴起来——那是三一门的逆生三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点击弹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