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主考官模仿秀

贡院内,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声。

三千二百名考生的呼吸,汇成了一片压抑的海洋。

“当——”

一声悠长的钟鸣,从贡院深处传来。

就像一块石头砸进死水里,激起一片无形的涟漪。

所有考生,无论之前是紧张得发抖还是故作镇定,此刻都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杆。

目光齐刷刷地望向前方高台。

林昭坐在“甲字叁号”的号舍里。

小小的身子几乎被宽大的桌案淹没。

他的手心微微出汗,但表情依然平静如水。

终于,在万众瞩目之下,主考官荆州知府高士安,在一众官员的簇拥下,缓缓走上高台。

高士安年过五旬,身形微胖。

穿着一身崭新的绯色官袍,走起路来四平八稳。

林昭抬眼,鉴微之力悄然运转。

透过人群的缝隙,他注意到高士安走路时步伐格外谨慎。

每一步都踏得极稳。

连上台阶都要先用脚尖试探一下。

他看到高士安接过差役递来的三炷香时,手指下意识地蜷缩。

仿佛那香火会烫到他。

这是一个将稳字刻进骨头里的男人。

一个连走路都怕踩空,连上香都怕被烫的男人。

林昭心中最后一点疑虑,也随之烟消云散。

果然如此。

高台之上,高士安手持三炷香,对着孔圣人的牌位,深深三拜。

他神情肃穆,嘴唇翕动,念诵着冗长而庄重的祭文。

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这位知府大人的官袍上,反射出刺目的光。

然而,在林昭眼中,这光芒之下,是一个被恐惧和谨慎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灵魂。

祭拜完毕。

一名官员捧着一个上了三重锁的黑漆木盒,恭敬地呈到高士安面前。

全场的气氛,在这一刻凝固到了顶点。

所有人的命运,都在这个盒子里。

林昭的呼吸也不由得放缓了。

高士安接过钥匙,一把,两把,三把,亲手将锁打开。

每一个动作都缓慢而清晰,充满了仪式感。

他从盒中取出一张折叠得方方正正的宣纸,当着所有人的面,缓缓展开。

差役们早已准备好,将抄写题目的木牌高高举起,在考场中来回巡视。

林昭的目光,越过无数颗紧张的后脑勺,落在了那块离他最近的木牌上。

黑色的楷书,写得工工整整。

四书文题,出自《论语·颜渊》。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刹那间,林昭的脑海里一片澄澈。

这道题,简直就是为高士安的灵魂量身定做的。

克己!

复礼!

还有比这更稳妥、更保守的题目吗?

它不要求你针砭时弊,不要求你展露锋芒,甚至不欢迎你有任何新奇的见解。

它只要求你老老实实地待在规矩里,歌颂圣人教化,强调自我约束的重要性。

这道题,对陈子昂那样的狂生而言,是枷锁。

让他谈克己,简直就是逼着狼去吃草。

对李宏那样的锐士来说,是牢笼。

让他论复礼,无异于缚住猛虎的手脚。

而对他林昭……

这简直是送分题!

林昭垂下眼帘,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精光。

他缓缓拿起那支崭新的毛笔,饱蘸浓墨。

笔尖在砚台边轻轻一点,墨汁饱满而不滴落。

他先在心中将整篇文章的框架梳理了一遍。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股文的八个部分,每一个都要写得中规中矩,不能有丝毫出格。

更重要的是,他要让这篇文章读起来,就像是高士安亲自执笔写的一样。

林昭闭上眼,回想着高士安那些奏疏的用词习惯。

喜欢用“诚”、“敬”、“慎”这样的字眼。

偏爱引用《中庸》和《大学》。

行文风格四平八稳,绝不会有任何惊人之语。

他睁开眼,笔尖轻触纸面。

“夫克己复礼,圣人之大训也。”

开篇第一句,平淡如水,毫无新意。

这正是林昭想要的效果。

他继续写下去,引用的典故全是《四书》中最常见的段落。

论证的逻辑,完全按照最标准的模板。

就连用词的习惯,都刻意模仿着高士安的风格。

不远处,陈子昂的笔在纸上飞舞。

他写得激情澎湃,仿佛要把胸中的万丈豪情全部倾泻在这张考卷上。

“克己者,非畏缩也,乃大勇也!”

陈子昂在心中咆哮着,笔下的文字如刀如剑。

“世人皆言克己为退让,不知真正的克己,是为了更好地进取!”

他的文章充满了书生意气。

字里行间都在为寒门子弟鸣不平,为天下不公而愤慨。

在他的设想里,这样的文章必定会引来满堂喝彩。

而在另一边,李宏的笔锋更加犀利。

他直接将克己复礼解读为对当下时弊的批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靠双眼!从寒门到权倾天下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换源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速度-
速度+
音量-
音量+
男声
女声
逍遥
软萌
开始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