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殿雷声大雨点小的调查结果,如同一声沉闷的钟响,敲在许多关注此事的人心头。失望、愤懑、了然、或是更深的忌惮,种种情绪在清虚宗内暗流涌动。然而,表面的秩序终究是恢复了。
苏婉搬回了经阁丙区,住处换到了一处更为坚固、且由赵执事亲自布下简易预警阵法的小院。那枚清心守神玉被她贴身佩戴,温凉的气息时刻滋养着她的心神,也带来一丝微弱的安全感。
影煞刺杀的风波看似逐渐平息,但苏婉知道,丹堂的敌意绝不会因此消散,只会如同蛰伏的毒蛇,等待下一个更致命的机会。她不能坐以待毙。
身体的伤势在青木回春丹和自身调养下,已恢复了**成。她没有再如之前那般高调地接待求助弟子,而是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准备中。
百草阁的半价权限和司徒清若有若无的支持,是她眼下最大的依仗。她首次动用了这项特权,通过张禾等人,从百草阁换回了一批种类更多、品质更好的低阶灵植,以及几种《百草异闻录》中记载的、特性奇特的冷门材料。
她不再仅仅满足于治疗具体的伤势或病症。结合兽皮卷轴的基础理论、韩长老手札的广阔视野、以及《百草异闻录》的庞杂记载,她开始尝试系统性地梳理和提升自己的灵厨体系。
她将目光投向了那些数量最为庞大、却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底层弟子。他们资源匮乏,往往因一些微不足道的修炼损耗或陈年暗伤而进度缓慢,却又无力承担丹堂高昂的费用。
苏婉决定,从“根基”入手。
她选取了几种最常见、价格最低廉的灵谷和辅料,开始反复试验、推演,试图创造出一种能够温和、持续地滋养气血、弥补基础修炼损耗的“大众化”灵膳。这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着眼于细水长流的改善。
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普通材料灵性微弱,配伍稍有差池便效果全无,甚至可能因属性冲突而产生反效果。她失败了无数次,小院内时常飘出焦糊或怪异的气味。
张禾等人看在眼里,虽不解其深意,却依旧默默支持,帮她处理废料,传递消息。
这一日,她正对着一锅再次宣告失败的、颜色灰败的灵谷粥蹙眉沉思,院外传来了王师弟略带兴奋的声音:
“苏师姐!器堂那边好几个之前用了你方子的师兄,联合给你送了份谢礼过来!”
苏婉走出小院,只见王师弟抱着一个不小的木箱,里面装着各种品相不算顶好、却蕴含不同属性灵气的矿石边角料,以及一些锻造时产生的、带有纯净火灵气的“火浣砂”。
“李响师兄说,多亏了你的雪梨川贝羹,他肺经的火毒已经清了大半,修炼顺畅多了!这些东西他们器堂多得是,不值什么钱,但想着师姐你或许研究能用得上,就凑了些送过来。”王师弟憨笑着解释道。
苏婉看着那一箱看似杂乱、却饱含心意的材料,微微一怔,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认得那些矿石,其中几种研磨成粉,正是调和某些灵膳中金锐之气的上佳辅料。而那火浣砂,更是处理一些阴性食材,激发其活性的好东西。
这并非她第一次收到这样的“谢礼”。之前那些受过她帮助的弟子,有时会送来几株自己采摘的野山参,几块品相不好的灵玉,甚至是一些自家酿的、蕴含微弱灵气的果酒。东西不贵重,却代表着一份最朴素的认可与回馈。
她忽然心有所动。
自己一直试图用最低的成本,帮助那些底层弟子。而这些弟子们,同样在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回馈着她。这何尝不是一种循环?一种不同于丹堂高高在上、等价交换的,更温暖、更坚韧的联系?
她看着那箱材料,又看了看灶台上那锅失败的灵谷粥,脑海中一个念头逐渐清晰。
她或许无法在短时间内创造出效果惊人的神品灵膳,但她可以尝试,将灵厨之道,变得更普惠,更贴近这些最普通的弟子。让他们不仅能“求助于”她,更能某种程度上,“参与进来”。
接下来的几天,苏婉调整了方向。她不再执着于用最低劣的材料追求效果,而是开始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弟子们更容易获取的、带有微弱灵气的“普通之物”(如特定地域的泉水、某些常见灵植的特定部位、甚至是一些妖兽褪下的普通甲壳等),结合百草阁能稳定提供的低阶主料,制作出效果更稳定、成本却依旧可控的基础灵膳。
她将之前改良“五谷养元粥”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加入了来自器堂的火浣砂(微量,用以激发谷物活性)和几种弟子们常能采到的野山菌,反复调整配比和火候。
失败依旧在所难免,但她心态已然不同。每一次失败,都让她对这些普通材料的特性了解更深一分。
终于,在一个霞光满天的傍晚,新一锅灵粥出锅。
粥体呈现一种温润的淡金色,米粒饱满晶莹,散发着一种沉稳的谷物香气,其间混杂着一丝极淡的、令人食欲大动的菌类鲜香和若有若无的火灵暖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点击弹出菜单